精准扶贫打通贵州经济发展的快速通道

03.12.2014  13:28

  中新网贵阳12月3日电 题:精准扶贫打通贵州经济发展的快速通道

 

  作者 杨云

 

  贵州启动精准扶贫,将成为贵州打通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快速通道。

 

  近日国家发改委、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单,贵州省共有517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贵州计划从2015年到2020年,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力争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每年通过乡村旅游,直接拉动1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间接拉动5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搞旅游开发前,村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连通外界,出行只能靠走,联络基本靠吼。为了挣点盐巴钱,大伙会上山砍点柴,烧点木炭挑到县城去卖,可来回要七八个小时,起早摸黑干一天,也只能换回二三十元钱人民币。”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风景区脚下的佛顶山村村民邓宗伦回忆,过去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是田里的千余斤稻谷,但大部分只能留着吃。“养了两头猪和十几只鸡鸭,因为交通闭塞,很难换到几个钱。”由于贫穷,该村2100多人有大部分外出打工。

 

  近年来,贵州在开展乡村旅游扶贫中,采取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子,整合相关部门资金的方式,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连片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开展旅游扶贫后,邓宗伦家的贫困生活悄然发生变化。“现在我在景区搞农家乐,每月全家至少进账3000元,一年下来,轻松赚个十几万块。”邓宗伦神采飞扬地说:“收入成倍的增加,得益于政府旅游扶贫的富民政策。

 

  贵州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了“旅游扶贫”的发展思路,探讨性地选择落实乡村旅游开发项目,西江苗寨,屯堡,杉木河,赤水,荔波……这些原本不为人知的地方,如今游客成倍数增长涌进,打开了贫困农民的致富路。

 

  而精准扶贫的启动,不仅仅体现在旅游扶贫上。

 

  这几年,贵州省已经创造出多种精准扶贫模式。紫云低热河谷早熟果蔬产业扶贫示范园区的“流转土地、先建后补,培训示范、反租倒包,公司兜底、互利共赢”模式;丹寨实行“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群众参与、收益共享、有偿使用、滚动发展”模式;晴隆生态畜牧业扶贫三种利益链接模式等都取得良好效果。

 

  记者从贵州省扶贫办了解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就是要健全对象识别和帮扶的“瞄准”机制,把扶贫资源瞄准真正需要帮助的帮扶人群,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和脱贫目标。

 

  “关键是扶贫效益到贫困户。”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认为,精准扶贫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因地制宜,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是“输血式”扶贫,更不是“穿开发新衣,走救济老路”。

 

  近年来,贵州从探索致贫原因入手,解决导致贫困的思想、环境、资金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难题,保障群众利益,标本兼治,深入研究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络机制,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业内专家指出,扶贫单位越具体、越深入就越精准,扶贫的内容越实在也就越有成效。

 

  “对贵州来讲,实施精准扶贫,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叶韬认为,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才能够一户一户摘下贫困帽,一家一家实现致富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