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红板村支书、主任瞿开维:一类贫困村的好当家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5日电 在黔西县中建乡红板村,有一位五十出头、鞋上常沾满泥土的村干部,成年累月、风雨兼程地奔走于山间田野、村寨农家——他叫瞿开维,2004年1月被群众选为村主任,2013年至今支书、主任一肩挑。他始终牢记工作职责,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带领村里一班人扎实工作。作为全省一类贫困村的红板村,在他的带领下,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做实事 强建设 不负群众重托
瞿开维本来在中建街上已经修了房子,自己学医,并有医师资格证,凭能力在街上开个诊所就能致富奔小康了,但为了家乡红板村的发展,为了带领全村甩掉难点村、贫困村帽子,他带着妻子“扎根”在村办公室旁,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天点灯,风扫地,喂个猪儿会唱戏”,这是村民们的一句顺口溜,也是红板村以前的真实写照。自从2004年瞿开维上任以来,他很注重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协调相关部门修建小水窖、水池,争取农网改造,全村438户1996人受益。实施危房改造250多户,全村基本消灭茅草房。从乡政府到红板村1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全部贯通,全村修通连户路10000多米,院坝硬化8000多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尊重群众知情权,提升群众满意度方面,瞿开维坚持“六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做到村级重大事务由村民小组提议、村党支部初议、村“两委”商议、驻村干部参议、村党代表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评议、村民大会决议,议事过程公开、议事结果公开。
在服务群众方面,在坚持党员设岗定责的同时,瞿开维先后组织成立群众工作(人民调解)站,便民服务站,民生监督工作委员会,推选出9个小组长,9个中心户长和5名民生监督员,实行民生事务村组干部上门代办和限时办结,确保户户有人管、事事有落实。
谋出路 壮经济 脱贫致富
“煮着苞谷下苞谷饭,没有厕所,没有圈舍,人畜同屋。是我们红板村原来的样子,现在各样基础设施的改善,群众增收了,精神面貌也提升了。”红板一组村民樊龙辉谈起红板村的变化时喜笑颜开。
瞿开维介绍,根据村里的气候和土质情况,2005年和2008年分别在村里发展脱毒马铃薯和大葱,两样都很适合当地种植,但由于交通原因,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可是,总得寻找一条道路让红板村群众增收致富。经过村“两委”反复研究,认为红板村有着现成的一片大草原,现在基础设施正不断完善,发展山羊养殖大有潜力。2012年,瞿开维向县扶贫办争取项目发展养殖户36户,共养羊700多只。发展之初,瞿开维大量查阅资料,天天在这些农户家奔走,督促指导修圈、防疫,普及科学喂养。
如今,走进红板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群群羊儿满山欢跑。沿着村道一路走去,到处都是修建羊圈的热闹景象。瞿开维告诉笔者,第一批养殖户获得成功后,激发了村民们养羊的热情,现在全村养殖户已达80多户,养羊3000多只,这些家庭每年收入可以达到3万多元。
“瞿支书为了我们发‘羊财’,自己也当上了‘羊官’,自从我们喂了这些羊,他也操了不少心。没有这些羊子,我每年供两个娃娃读大学的3万元,到哪里去找!”红板三组王明贵感慨地说道。
无私奉献 情暖于民
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瞿开维对村民关怀备至,哪户人家有人生病了,一个电话,他便立刻上门诊治。哪家有事找到他,能办的现场办,需要代办的总是帮群众代办。
“一是路远,二你们认不到人不方便找,三是我有摩托车,也经常到乡里去,我帮你们办就是了。”这是瞿开维经常对群众常说的一句话。
“2013年,美丽乡村‘两硬化’工作紧锣密鼓,瞿开维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投身到这项工作中,可在这节骨眼上,父亲病了,但他为了工作进度和质量,到医院照顾父亲的时间都很少。”瞿开维妻子刘同芬说,“照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要累死他的。”
2014年,乡里决定修通从政府驻地到红板村1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这条路,是全村群众盼望多年的幸福路。为让这条路保质保量早日修通,整整一年间,瞿开维白天夜晚都泡在这条路上,监督施工,防止车辆通行破坏路面。
“修这条路,运输条件太差,2014年3月份至7月份共运来99吨水泥,进度慢,但还得天天带领着大家把路的基础搞好。现在路全部贯通了,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个方案,让群众分组打扫路面,让我们的村庄更美丽。”看着整洁干净的小康路,瞿开维也颇有成就感。
中建乡副乡长黄林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了瞿开维坚持、执着和无私奉献精神,他说:“为了这条小康路的建设,瞿支书又是组织者又是劳动者,还是一个免费的老板,乡里聘用的5个民生监督员他是其中一员,但是其他4位每天有50元钱的费用,他却1分钱也不要,还带着大家白天夜晚坚持在这条路上。大家饿了,他要么从自己家小卖部免费拿方便面、提烧酒给大家吃喝,要么叫妻子做起饭喊大家到家里吃,这样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一吃就是数月,原本感情很好的夫妻俩为此还闹了不少小矛盾。”
“平时,瞿支书不管是群众用肥料,吃米,买小百货,群众拿不出钱的他都赊销给群众,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拿,时间长了不说赚钱,保本就不错了。”联系红板村多年的乡政法委书记罗凌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多年来,红板村一步步发展了,瞿支书也一天比一天老了,可他还是那句话:“只要在我能力范围内能帮助大家,我的付出有了成效,我自己累一点,苦一点又算什么呢!”(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