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症患者救治:坚持和放弃都是一种勇气
绝症患者救治:坚持和放弃都是一种勇气
新华社记者李惊亚、杨洪涛
22岁的成都双流机场协警秦云龙今年7月被诊断为白血病,经过第一阶段的化疗后,医院建议他继续进行第二阶段化疗,但他没有接受。这位被网友称作“最帅交警”的患者一度表示,因不想拖累家人,打算放弃治疗。
随着我国癌症等发病率的增多,很多绝症患者需要就医院提出的手术、放化疗方案进行选择,是接受还是放弃?成为一个颇为艰难的选择。
坚持?可能“人财两空”
在贵阳一家企业工作的王青记得,她70多岁的母亲肝癌晚期,不断接受放化疗,最后几个月根本下不了床,完全靠胃管、呼吸机等手段延续生命,整个人瘦得脱了形。
“看着母亲痛苦的样子,我恨不得代替她去承受这一切。”王青说:“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了,至今我还在后悔当时的决定,如果不把她送进医院,她也许会少活几个月,但肯定不会这么痛苦地离开人世。”
实际上,坚持为绝症患者进行放化疗,对普通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也一直伴随着争议:一方面,到了癌症晚期,砸锅卖铁恐怕也救不了人命,另一方面,家属出于亲情或孝心考虑,往往不惜一切代价为绝症患者进行治疗。
巨额治疗费花了,亲人罪也受了,最终却落个“人财两空”的结果。外人看到的,是这个家庭成员的生活被完全改变,而生者心灵上的创伤,外人却无从体验。
有一位老人被诊断为直肠癌晚期,主治医生说,即使做了手术,也只有三个月左右的存活时间,三个儿子还是选择接老人到北京做手术。手术后随即进行化疗,使用靶向药物配合化疗,一天一针,每针500元,一个月疗程的治疗费用将近3万元,而老父亲医保全年的报销额度有限,其余费用全部需要自筹。
用当事人话说:“这场癌症不但耗尽了全家所有积蓄,也让三兄弟负债累累。最终,老人还是去世了,那一刻,家也散了。”
放弃?容易招致非议
绝症患者特别是临终病人该不该坚持救治?这在我国,是人们不敢深入探讨的一个“雷区”。
有调查显示,面对癌症晚期的老人,如果是患者家属,放弃治疗的占59%。如果是医生,67%的人会选择听从患者家属选择。
理性选择困难,当自己真正面临抉择的时候,往往也迈不过感情这道坎。王青说,当时之所以坚持给母亲治疗,是觉得不管是否有效,只要把钱用在病人身上,可以缓解自己内心的折磨,尽到了救治责任和表达了情感。
“有的家属心里很清楚,坚持放化疗,也救不了命,但出于亲情原因,或担心遭人非议,往往不愿表示放弃。”一位长期从事白血病救治的主任医师说。
另外,对于医院来说,全力救治绝症患者,既是人道主义义务,又可以获得经济收益,使用的药物价格虽高,只要家属愿意,医院是不会建议放弃的。
医学博士陈作兵的父亲2011年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晚期,无法进行手术。虽然治疗费用不成问题,但儿子把选择放化疗的结果,清楚地告知了父亲,最终父亲选择回到老家,平静从容地走完最后的旅程。
“我替父亲完成了他的心愿,至少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活得开心、也有尊严。”陈作兵说。
选择可以不同,尊严是最大认同
“好死不如赖活着”,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绝症患者来说,这句话未必正确。有专家认为,如果没有治愈的希望,患者也会承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家属应该有权选择放弃救治,并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
“不要轻言放弃。西医认为不行了,中医说不定可以试一试。”长期治疗肿瘤的贵州省名中医、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刘尚义说。他告诉记者,他接诊过一名45岁的乳腺癌晚期患者,当时患者的癌细胞全身转移,多家医院下达了“死亡通知书”,亲戚朋友都来医院告别,可通过中医治疗,竟然恢复了健康。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生命是可贵的,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应该搏一搏。”刘尚义说。
“是否继续救治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艾滋病专家申莉梅说:“比如艾滋病晚期的临终患者,一旦出现大脑病变、全身感染,只能依靠呼吸机等手段来延长生命,病人痛苦家属也痛苦,不如放弃。但是艾滋病早期一定要抓紧治疗,不能拖延。”
一种评论认为,国人某些观念值得反思,如果我们把“活着”视为生命唯一价值,甚至用忍耐和羞辱来换取它,自然很难理解什么是有尊严的活着,也不能理解如何有尊严的离去。
有专家表示,尊重个体选择是获得尊严的前提,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选择,有的选择平静离去,有的选择坚持救治,都应该得到理解。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