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残联因人施策抓农村残疾人家庭脱贫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绥阳县农村不少残疾人在县残联的帮扶下走进企业或自已创业,开始追寻自已的小康梦。但仍有一部分残疾人或因自身文化或年龄或残疾程度,不能走出大山,而且成为家庭的拖累。针对这一情况,绥阳县残联因人施策,竭力不让他们在小康路上掉队。
以前,绥阳县茅垭镇和平村62岁的残疾村民龚国栋总是叹气:儿子早逝,儿媳外嫁他乡;老伴多病,自已又是个残疾人,生活十分困难。今年村里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抓脱贫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发展生态鸡和蛋鸡养殖,腿脚不便的他编织鸡笼和蛋篓,村委定时派人上门来收,一天不出门就能挣上40多块钱,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和坪村海拨1100多米,传统农业只能种植苞谷,产量却很低,一年劳作不够一年吃,是典型的高山地区贫困村。绥阳县残联在深入调研后,结合村情和残疾家庭群众意愿,与当地村支两委合力因人施策抓产业结构调整。村里利用丛林发展生态鸡养殖,在通过微信发布供货信息的同时,通过县里的电商平台拓展市场,一时间和坪村的生态鸡和鸡蛋是供不应求。针对残疾贫困家庭,村里不但上门收购鸡蛋和肉鸡,还将鸡苗赊给他们饲养,在回收时再收回苗钱。龚国栋的竹编手艺就成了他挣钱的抓手。52岁的村民刘老三因为听力残疾,一直守贫在家。今年,村里引进能人,在当地种植红豆彬,残联优先把他家的责任地全部出租给对方,同时参加管护林地,每人一年仅管护费就有8000多元的收入。村里有些残疾人需要亲人在身边照顾,他们的亲人不能成天外出。对此,村里发展猕猴桃种植1000亩,在猕猴没有上市之的年分,开展林下套作以短养长。这些家庭以土地入股,其家庭成员中有劳动力的人员同时优先接受技术培训后到基地打工,使脱贫有了新路子。
据了解,今年以来,绥阳县残联因人施策措施帮扶农村困难残疾家庭户数已有90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