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后槽村:昔日贫困村寨 今朝幸福家园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7日电 在黔北绥阳县,自古称为“诗乡”,在这布谷鸟“吟唱”诗歌的地方,越过分水岭“龙”之路即是该县偏僻贫困的北部山区。后槽村就坐落在这片绵延不断的群山里。近日,笔者在昔日贫困的后槽村看到了喜人的变化。排排商店,商品琳琅满目;修葺一新的楼房屹立两边;青山更绿,泉水更清。金黄耀眼的烤烟晾在农家小院,超速的现代无线网在村子里的每个角落都跃然眼前,亮堂的街灯照亮了后槽村夜晚前行的路,一条大路通向远方的遵义市区。看得见、摸得着的喜人变化洋溢在后槽人的脸上。
金黄烤烟带动村民快速致富
看着一车一车的金黄烟叶被运到村民家的院子里,几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已经按耐不住了眼前的激动,几个人一块儿上车把烤烟卸到院子里。笔者走上前询问,主人叫秦山,三个孩子都在上大学。“我们这里过去是穷山僻壤,外地人很少来,现在啊,村子外出的人见过世面的,有的回来了,我们也会开动脑筋致富了,这不,过去政府引导我们种烤烟,我们那是不愿种,现在倒好,烟叶一斤18元,群众开始自发种起来,这三个孩子上学全靠这金烟叶。”秦山说着,孩子们微笑着,干活更加卖力了。秦山家今年种植10亩烤烟,预计能收5万斤,收入5万多块,三个孩子学费就够了,再加上秦山有兽医的手艺,临时去养殖场打打工也可以为家里带来些收入。现在全村近半数都在种烤烟,烤烟成了致富的“香饽饽”,秦山看着三个孩子把烟叶卸完,高兴地开着他刚买的新三轮车直奔烤烟田去。
超速无线引来村民现代生活
在街边走着的该村村民马三思,是从别的村里移民到这里的,他一边给笔者介绍村里这几年的变化,一边低头链接无线网络展示,“这里上网可快了,一点都不卡,我们村啊,前几年不知道啥叫网络,更别提无线网络,现在村里80%的人家有电脑,人人手机能连上无线网,我有时候一边在路边歇歇脚,一边就用手机浏览世界新闻。”马三思说。马三思的话引起笔者的注意,我看看他的手机,只见他输入网址,立即就可以看到网页,不要等几秒钟,的确比电脑快啊。马三思接着说:“现在村子里,也流行上网购物了,更有一部分人还用这个网络在批发山货。现在我们也知道用这个‘超音速’做大生意啦”。站在一边的村民马修连笑马三思,“你看你只知道用这个上网,我去年用这无线网通过淘宝、QQ和微信卖山货赚了3万多块。”这就是无线网带给后槽村的新变化,信息来了,观念变了,致富也就更加快捷便利了。
宽敞大道指引村民奔向小康
“一路走进后槽村,变化最大的就是就是这条路。”马三思说,“过去是土路,只能走个三轮车,窄的连个汽车也走不通,现在好了,水泥路铺好了,还加宽了2米,现在每天到绥阳县城班车就有五趟,去遵义市的班车两趟。”
走在后槽村的街头巷尾,老人与小孩露出了欢快的笑容,近十家商店排在道路两边,俨然成了村里人的便利店。宽敞的马路带来的是南来北往的生意人和游人,附近的五峰顶和清溪湖是来后槽村的外地人首选景点,这几年,附近农家乐悄然兴起,后槽村民又在开动脑筋转起了农家乐的点子。
光明路灯点亮村民幸福生活
山村里的夜晚幽美静谧,晚上6点半,后槽村街道的太阳能电板自动开启,路灯自动亮了,村里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规划着第二天的生活。马医生今年89岁,人称“马嘎嘎”,精神头儿忒好的她年轻时经常义务给村里人看病,“我四世同堂、有十个孩子,孙子孙女一大堆儿,现在和大儿子住一起,其他的经常回来看看我,我吃不愁、穿不愁,觉得很幸福。”马医生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着。马三思指着路灯说:“这路灯安上两年了,亮堂的很,而且是依据太阳光线亮暗度和天气变化自动变化,一般是晚6点半亮、早6点半自动灯熄,这个好啊,自从我村装了这街灯,晚上和白天一样亮堂。”
远处商店门口,秦山他们几个人开始琢磨着,规划如何扩大明年的烤烟种植规模。(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