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愚公志 再“凿”小康路
续写愚公志 再“凿”小康路
——罗甸县沫阳镇董架社区麻怀村主任邓迎香的故事
1月12日下午3点。
“来了!邓主任回来了!”有村民奔走相告。
村民说的邓主任,是罗甸县沫阳镇董架社区麻怀村主任邓迎香。
邓迎香这次回来,不仅带来了县政协支持的5000元,还邀请到县农工局局长、蔬菜办主任、渔业水产办主任等领导“专家”,为麻怀村产业发展会诊把脉。
2009年,邓迎香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入党那一天开始,她就暗下决心,要像焦裕禄、何元亮等优秀的共产党员一样,带领乡亲们去拼一拼,闯一闯,早日脱贫致富,换个活法。
邓迎香对记者说:“过去麻怀村的400多户,1000多名苗族、布依族村民世居在这个四面环山的‘天坑’里,要想出山必须手脚并用从山脚爬上山顶,再从山顶下到山脚,耗费两个多小时。村里10岁以下的孩子和7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走不出村,说麻怀与世外隔绝并不为过。现在不一样了,连接外界的隧道打通之后,村民们都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提起麻怀村当年的山路,村民们直摇头。唯一的出山路仿佛就镶嵌在悬崖上,有的地方仅能容下一个脚掌,有的地方需要两人接力方能上下。麻怀村村民每一次外出,都是一次苦旅。有一次,邓迎香的嫂子得了急性阑尾炎,大家抬了两个多小时才送上急救车;在这条路上,全村几乎家家都摔死过牛马,村民邓永昌家一头牛需要借出去配种,动用了30个壮汉搬运,但最后牛还是被摔成了肉饼;这样的山路,让村里养出来的猪和牛只得先宰杀砍成块,再用麻袋或柴杈背出山外去卖。
这样的山路,苦了上学的娃。孩子们得早上打着火把出门,晚上顶着星空回家,来回走4个多小时。因山高路陡,该村学生全是大龄孩。村民任达发的弟弟还未读完小学就到了17岁,个头比老师还高,他自己感到很害羞就辍学了;老师说邓迎香的孩子上课常常打瞌睡,她开始认为是孩子不适应教师,仅在小学就先后为孩子转了4所学校,直到她跟孩子上了一天学才发现自己也累得直打瞌睡。有一次,她想和村外的人家“结亲家”,为儿子未来找个媳妇,想不到对方一口回绝说:“你们村出门像猴子一样爬,‘结亲家’没门,除非你搬家!”
1991年,邓迎香就是不顾家人反对,从交通条件较好的原羊场公社嫁到了麻怀村。父母气得在她出嫁前3年,不准她踏进家门一步。“按照农村习俗,出嫁的姑娘得回门,因为妈不让进门,当年回门只好回叔叔家。”这次儿子找媳妇遭到回绝,让邓迎香很憋屈。
麻怀村群众过去都是靠着昏暗的煤油灯、松枝照明。1999年,国家实施农村电网建设,麻怀村村民听说可以用上电了,兴奋得不得了。可是,电线杆和变压器又是因为山路崎岖而无法运进来。就在电网建设几近搁浅时,有人发现附近山腰有个40多米的狭小溶洞,溶洞北端刚好连着麻怀村。能不能打通溶洞,挖一条通往麻怀村的隧洞呢?
说干就干,邓迎香拿着工具就进了山洞。“她一定疯了,这可是要挖通一座山啊!靠人力不知要挖到猴年马月。”一些村民觉得邓迎香有些疯狂。可是,邓迎香没有退缩。山洞内部狭窄低矮,她只能跪着、趴着、或侧躺着一镐一镐地凿下石块,人则盘坐在地,用双手把岩石、泥块一点一点运到洞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邓迎香“疯狂”的行为感动了全村36个共产党员。36杆钢钎、36把大锤加入了凿洞行列,翁井组的27户村民也加了进来。为不耽误农时,每户还凑出15元钱买来煤油、蜡烛夜里照亮挖洞……2001年正月二十九凌晨2点,一条216米长的出山隧洞终于打通了!
从此麻怀村出山的时间从原来的两个多小时变成了15分钟。电力设施通过隧道被搬进村里,山里点亮了星星点点的电灯。通电那天,村里几个老者想将烟卷放到电灯上去点燃,引来大家哄堂大笑,因为他们从未见过电灯,还认为像明火一样能点燃东西呢!
隧洞通了,洞内最窄处一次只能过一个人,最低处几乎要爬着通过,但隧道毕竟打通了麻怀村与外界的联系。2006年,邓迎香和很多年轻人怀揣梦想穿过隧洞,到福建一家鞋厂打工。村民们则佝偻着腰,满足地穿梭于低矮狭窄的隧洞中。
2010年国庆节,邓迎香的女儿李琼嫁到苏州,回村办喜酒的当天,李琼成了全村第一个穿婚纱的人,但由于隧洞狭小且水深过膝,出洞时看到女婿一身泥灰,女儿洁白的婚纱上沾满泥污,邓迎香的心被刺痛了。当年,村民任达强的媳妇买了席梦思床垫打算回家过年,想不到刚运进隧洞就被卡住了,只得退出来,背着床垫翻山越岭走老路……
“不行!我一定要把隧洞再凿高一点,宽一点,要像真正的隧道一样,可以过汽车!”但是,她的想法不仅丈夫反对,而且不少村民也反对,大家认为隧洞已经能走了,何必浪费大量人力财力拓洞。
“你们不干我干,干到老我都干!”邓迎香的那股“牛劲”又来了,她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头肥猪,买来钢钎、铁锤等工具只身拓洞。看到一个弱女子夜以继日的劳作,渐渐地村民们也加了进来。邓迎香跑部门、找老板、拉赞助,麻怀村凿洞修路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县环保局给3万元、县民政局赞助3万元、邓迎香的女婿支持1万元、残联3000元……
为增加人手,邓迎香让正在读初中的16岁女儿整个暑假天天参加挖洞;她的丈夫一双手因长期打炮眼多次虎口震裂,常常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因为放炮,丈夫的听力严重受损;邓迎香10余年在充满金属和石块碰撞回音的山洞中劳作,她的嗓门也由过去的柔声细语变得粗大洪亮;过去体重只有102斤的她如今已是腰圆胳膊粗。2011年夏天,前后历时12年,这条长216米,宽度为3.9米至5米,高度为3.5米至5米的麻怀村汽车隧道终于修通了!
罗甸县委县政府以及交通、移民、农业等相关部门帮助村民进一步加固了隧道,投入30多万元“一事一议”资金支持村民修通了串组公路。现在,相关部门正在规划麻怀村产业致富扶贫项目。通路后,麻怀村的人均年纯收入从2009年的1500元增加到了6400元,95%的村民修了水窖,90%的村民用上了沼气,最令人欣喜的是,通路后,村里到现在已经考起了16名大学生,并且还出了1个研究生。2013年,麻怀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回顾12年凿洞的历程,邓迎香说:“我们村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我们要学习‘大关精神’,开创‘麻怀精神’,不等不靠顽强拼搏二次创业奔小康。”
麻怀村盛产铁皮石斛、岩黄连等上好的药材。邓迎香给在外地打工的村民打电话,劝说他们回乡创业。在福建打工的袁端盛、曹响国等10多个年轻人回来了,群众入股10多万元,创办了麻怀村第一个专业种植合作社——宏源合作社,试种铁皮石斛和岩黄连。
在麻怀隧道边上的大棚里,村民蒋本宽告诉记者,他们育出的铁皮石斛鲜条因为品质上好,每公斤市场价格1200元,比市场价高出了一倍多,为了节约土地,保证药材价值,该村确定在山上的树木上附种50亩野生铁皮石斛。如今麻怀村大棚铁皮石斛和岩黄连等中药材试种成功,广东、福建、江苏等几家药材生产商与该村签订了包销协议,并承诺麻怀村种出多少要多少。
在福建打工的袁端盛说,回乡创业既顾家又赚钱是最好的选择,他计划养野蜂、养竹鼠。驻村干部黄保国激动地说:“我们村发现了‘仙桥洞’和‘姊妹洞’两个溶洞,里面钟乳石造型奇特,暗河中有大量透明鱼;加上成片的枇杷、核桃等水果和村子距建在平塘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项目只有8公里的优势,麻怀村打造山地生态旅游前途无量。”
因工作成绩突出,2013年,邓迎香当选麻怀村主任。她还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获中国扶贫基金会“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四次被州、县、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