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蓝与玉带白滋养的马白寨
木寨村极具白族特色的民居建筑。(陈思 摄)
一条翡翠般晶莹剔透的河流,蓝得逼人,从贵州省大方县核桃乡木寨村穿越而过,滋养着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整洁宽敞的连户路,如同一条玉带,将一幢幢独具特色的白族民居珠子般串连起来;忙碌热闹的农家乐,此时已炊烟袅袅,欢声笑语中彰显他们的喜悦之情;通村路的两旁,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一路蜿蜒伸展,照亮了村民们的希望之路。
木寨村地处核桃乡北面,全村总面积7.27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共733户2743人,居住着白、苗、彝、蒙古、穿青人、汉族等多个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村寨。
木寨村里有个马白寨,美丽早已远近闻名,绿树红花之间,游客能充分体验“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族情”的怡然,村民的淳朴和热情更是让每位游客都流连忘返,木寨村已经成为繁华都市人的休闲度假好去处,在这里他们可以暂时忘却烦恼,洗涤心灵,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谁也想不到今天的世外桃源原来竟是村里人的噩梦场所——垃圾乱倒、柴草乱堆、污水乱流,整个村子里乌烟瘴气,到各村各组的路全是泥巴路,每到雨天,外出的百姓总是穿着雨鞋,走到公路边后再换早已备好的干净鞋。
这样的苦日子一直持续到2011年底。木寨村“两委”班子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500多万元,完善了全村10个村民组通组路、连户路和院坝硬化,并在每条连户路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之后,在马白河两旁种植柳树,大纳公路两旁和村民房前屋后种植桂花,在马白寨修建了寨门、观音山生态公园、文化广场、民族文化活动中心。为体现白族文化特色,村“两委”改造白族民居110幢,帮助村民进行改厕改圈改厨、改造屋内布局,完善接待功能。现在,马白寨电视、电话、网络、安全饮水等覆盖率达100%。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既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又推动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过去的木寨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在家务农,收入渠道单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如何把交通优势、水源优势、气候优势和白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决群众“米篮子”、“钱袋子”的问题,成为木寨村“两委”班子思考的问题。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发展旅游业,拓展服务业,提升种养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应运而生。
经过积极的招商引资,木寨村争取到“3个15万”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妇女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
目前,全村建有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6家,其中,有全县规模最大的模板加工厂、铝合金艺术门窗厂和露天游泳馆,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家,农家乐、乡村旅馆10家(有床位128个)。2013年,全村工业产值达3000万元。
除了小微企业的不断兴起,种植业的发展也如日中天。全村有核桃种植基地1000多亩,桃子、李子、梨子等经果林基地600多亩,金银花、桔梗、苦参等中药材基地200多亩。经果林基地的建设,既美化了乡村、保住了青山绿水,还为游客提供了欢乐采摘的场所,可谓“一举两得”。今年,木寨村共接待县城及周边游客15000多人(次),接待重庆、四川避暑游客1326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多万元。如今,木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