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时评:自住型商品房缘何频现弃房者
中工时评:自住型商品房缘何频现弃房者
本网评论员 赵昂
作为共有产权住房的试点,北京市自住型商品房开始进入“摇号期”。但是,一方面是由于申请者众多房源过少,已经摇号的项目中签率只有1.5%左右,但另一方面则是到了中签者选房阶段,第一个项目金隅汇星苑有两成中签者弃购,而第二个项目首创·悦都汇竟然有大半中签者弃购,白白放弃百里挑一的购房机会。
照理说,中签机会十分难得,而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者又都是“无房户”,房源价格亦比周边同类商品房便宜,那么中签者为何还要弃购呢?根据开发商的统计,大部分弃购者的弃购原因是无经济能力,摇到号却买不起房。
根据政策设计初衷,自住型商品房是满足经济上无法支付正常商品房房价,但收入又高于保障房标准的“夹心层”的购房需求。不同收入群体,对住房的需求是不同的,以租赁型保障房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以共有产权住房满足中间收入群体需求,而高收入群体则购买商品房,这既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城市的普遍做法,也是自住型商品房问世的本来初衷。
但是,目前自住型商品房对于申购人群的限制条件,却是“有上限无下限”,存在漏洞,即审核申请者是否有房,却并不审核申请者是否具有购房经济能力。这导致不同住房需求群体全部涌入自住型商品房申请大军,但其中许多人并无自住型商品房的购买能力。
例如,目前自住型商品房的优先购买家庭包括了保障房轮候家庭,按照北京市的标准,限价房轮候三人家庭年收入不得高于8.8万元,家庭总资产净值不得高于57万元,经济适用房轮候三人家庭年收入不得高于4.53万元,家庭总资产净值不得高于36万元,廉租房的家庭经济标准则更低。这些经济能力处于“夹心层”之下的家庭能否承担得起自住型商品房么?政府应当为这些困难群体提供更多保障型住房,而不是让他们在摇到自住型商品房后因无钱购房,而空欢喜一场,继续望房兴叹。
北京是全国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之一,自住型商品房作为共有产权住房的一种将被大量投放到市场。换言之,面对当下中签率低,而中签弃购者众的尴尬情形,北京市有必要调整自住型商品房的相关政策,以让自住型商品房更好地满足“夹心层”需求。如通过社保缴费和个税缴纳额度,可以审核出申请者的收入能力,判断其是否具有支付能力,并对弃房者出台惩罚措施。
按照计划,今年,北京市将推出5万套自住型商品房。但如果不能根据当下的申请和弃购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那么以共有产权住房解决“夹心层”居住需求的初衷很可能最终事与愿违。并且,大量的土地资源也将在“自住型商品房大建设”中被浪费。届时,“受伤”的将不止是“夹心层”,有意购买商品房的高收入家庭和等待租赁型保障房的低收入家庭,都将因土地供应紧缺而距离住房梦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