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布苗乡”里农民有钱赚 记农业创客王成科

01.09.2015  15:51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1日电(记者向定杰)点开淘宝众筹,一个走进贵州·寻找古法红糖的项目格外显眼,精美的配图间夹着几行文字:“大山深处,山高路远,乡亲们精心耕作着大自然的每一份恩惠。他们不懂化学添加剂,也不知道商贩把他们的宝贝价格卖得多高。每天辛勤的付出,但是生活依然贫困,我们希望通过电商,帮助走不出深山的乡亲们。

    项目的发起人名叫王成科,有两个标签:返乡创业大学生、贵州省劳动模范。为了更有说服力,他特意附上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大学毕业以后,在贵阳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一次回家,看到贫穷落后像一根无形的绳索勒着父老乡亲,自己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所以决定返乡创业。

    “刚开始,主要从事农村太阳能路灯销售安装等一些短、平、快的项目。期间,发现真正改善生活水平,要让农民有钱才行。偏僻落后的农村,农民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那只有从农业产业化入手。近年来,我累计投入800多万元,承包了一个红糖加工企业,在乌沙镇种植600多亩薄壳核桃,与科研单位在南盘江镇建立了一个亚热带精品水果苗圃基地,在老家七舍镇纸厂村把古茶树统一保护开发,建立千年古茶树母本源保护和苗木培育基地等。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带领更多农户走上科学致富之路。

    因为坦诚和真实,这个原本只要5000元就能达成的项目,已经筹到17万多元。除了线上的试水,线下代理商订单也不断,前些日他带着团队参加贵阳农特产品博览会,“布苗乡”平台上的古法红糖、五色糯米饭、青花椒等产品备受青睐。此外,依靠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进驻的实体店及社区连锁店,销量也十分可观。

    谈到如今的小有所成,他不免感慨以前求学和创业的艰辛。“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五个孩子都上了大学。我刚进贵师大时,连2750元的学费都没有。到了冬天,老师看我还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训迷彩服,就发动同学捐款捐物,我不要钱,只要了衣物。那时,在学校里勤工俭学,只要能挣钱的活儿有时间我都去干。有一次,学校教学楼弄装修,我就去背玻璃,从早上6点过干到晚上12点。后来,又开过网吧、酒吧、卖过床上用品、鞭炮等。

    一次到望谟县乡下出差,看到许多家徒四壁的农民甘蔗卖不出去,很多烂在田里,心里不是滋味。回来后他便产生了收购农特产品的念头,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农民寻找销路。在此期间,曾有几家风投公司有意投资,他没有答应。不过,对有梦想的返乡创业大学生,他倒是十分欢迎。

    “我们免费提供400多平米的办公场地,帮助其包装、加工、销售,并提供培训等服务,同时干得好的还可以持有公司部分股权。目前,在贵州就已吸纳30多名大学生一起创业。我希望更多人一起加入到布苗乡的农产品创客平台上来,努力为耕者谋利、让食者健康,把贵州特色农产品带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王成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