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板融入群众,谱写基层干部的奉献之歌
6月20日,小雨淅淅沥沥,透出一丝凉意。一大早,周晓琳就来到村里的藤梨产业基地。“这是村里现在重点发展的产业,得多来看看。”周晓琳边说边利落地钻进了梨园。和种植户交谈,到园子里查看,一个上午,周晓琳没顾得上喝一口水;得知树叶因为雨水过多长起了斑点,周晓琳又马不停蹄地开始联系技术人员。(7月5日 《人民日报》)
“要当村官,先学会当村民,要靠‘脚底板’融入村子”, 周晓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镇南村面积16.4平方公里,山高地远,住户分散。9、10月间的重庆,天气还很炎热,周晓琳揣上民情日志,开始挨家挨户走访。被狗吓过、被蜂蜇过,摔跤更是家常便饭,皮肤也被晒得黝黑。半年时间,周晓琳走遍全村715户,也记下厚厚一本民情日记。
“把脚底板融入基层”,作为一名村干部,周晓琳甘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不计名利,他用行动谱写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奉献之歌。
奉献,需要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决定的,党员干部无论何时,都应把无私奉献作为行为准则,坚持吃苦在前,克己奉公。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都是无私奉献的代表。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甘愿吃苦、忘我工作的时代楷模孔繁森;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的为民书记郑培民;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的好干部牛玉儒;一辈子追求理想、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一辈子无私奉献、一辈子清贫的杨善洲……
无私奉献应当是所有共产党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名利观的具体体现和永恒追求。然而,值得警惕的是,我们一些党员干部淡忘了无私奉献精神,他们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忘记了自己是一名人民公仆,忘记了自己是一名领导干部,其私欲膨胀,利欲熏心,荣耻颠倒;无私奉献精神在他们身上已荡然无存,党纪国法也被抛之九霄云外。他们不顾人民的利益,大肆利用手中的权力,贪图享乐,贪污受贿,买官卖官……
甘于奉献,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章程》总则中写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概括起来说,就是“甘于奉献”,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这一点政治品质绝不能丢。
什么是好干部?周晓琳给出了答案。最起码要有奉献精神。只有有了甘于奉献的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把广大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冷暖装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