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八要素”推广“五步工作法” 贵州产业革命春意浓
产业革命春意浓
五月,放眼贵州,田野披绿,生机勃发。
行走乡间,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等高效经济作物,随处可见。自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开展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以来,各地行动迅速,深入落实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超计划安排玉米调减任务,结构调整从优向好,春风行动产业扶贫开局良好。
截至3月17日,全省已完成替代作物面积525万亩,超计划107万亩。蔬菜、水果为玉米调减的主要作物,茶叶、中药材位居其次。
产业革命,如何落细落小落实?这个春天,贵州在行动,在探索。
种什么?——来一场思想观念的革命
“桃树还在开花,订单就被抢购一空!”刚刚从四川考察归来的开阳县宅吉乡潘桐村村民王琳说:“我家今年的目标是,种桃20亩。”
宅吉乡乡长唐玉军说,120余名干部和群众从四川实地考察后,退粮种果热情高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观念上的破冰。目前,全乡共退粮种果2万余亩。
农村产业结构,如何调?
首先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的革命,革除小农经济等落后观念,把玉米等低效传统产品调下来。
种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本地能产出什么、什么产品效益最好?
选准主导产业,各地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突出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把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等附加值高的绿色优质产品调上去。
调优粮经种植结构。各地把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茶叶、饲草等作为替代玉米种植的绿色优势产业,预计全省粮经种植比将从去年的38:62调整到今年的35:65。
据省农委数据反映,全省已规划落实50个县以蔬菜、43个县以茶叶、60个县以食用菌、43个县以中药材、45个县以水果为主导产业。
全省投入4700万元资金,重点推进正安、威宁、榕江、晴隆等深度贫困县种禽场、繁育场、屠宰场、养殖场新建或改扩建,目前已完成新建或改扩建种禽场3个(纳雍、紫云、普安)、扩繁场11个。
谁来调?——来一场转变作风上的革命
产业革命,谁来调?
政府引领,四级联动。各地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细化分解目标、措施、责任,建立工作调度制度,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大力推广“五步工作法”,迅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及春耕生产工作。
黔东南州明确抓好食用菌、三穗鸭、香猪等九大特色优势产业,每个特色产业均明确一名州级领导领衔抓,每个产业组建一个工作专班具体抓。
干部示范,打造样板。毕节市每个县(区)建立4个5000亩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样板点,各县(区)书记、县长、分管书记、分管县长亲自办点,目前共建立领导示范样板点39个,面积19.5万亩,涉及蔬菜、茶叶、经果等主导产业。
龙头带动,高端发展。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民只管种,市场开拓由龙头公司来干。
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工程,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超过800家。
各地还充分利用各类扶贫资金、产业扶贫子基金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贫困地区企业IPO绿色通道政策,引进省外企业到我省贫困县发展上市。
如何卖?——来一场发展方式的革命
“有了这个码,卖米不用愁了,只怕种不出来!”近日,记者走进贵定县沿山镇石板村,贫困户王树平家墙上的专用二维码十分打眼。
“今年2月,贵州领略农产品大数据有限公司收购水稻2788斤。”当地干部介绍,这个“码”是由贵定县产业电商扶贫大数据自动生成。有了电商平台,让贫困农户的小生产有了大市场。
在产业革命中,如何解决农产品卖难?
贵州创新“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等产销对接机制,强化农产品定向直通直供直销,推行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优先采购辖区内的贫困村产品。
用好对口帮扶、定点帮扶两大资源,原则上每个贫困县要在对口帮扶城市开设1个以上的农产品“黔货出山”展销窗口。
建立县乡村电商服务中心、站、店三级体系,每个贫困村和规模化农业基地至少有1个电商网店。京东、天猫、顺风优选等大型电商达成修文猕猴桃品牌销售和推广合作平台。
榕江县依托三鑫天源公司订单发展蔬菜生产示范1991亩;镇远县引进继兰花卉、花酒公司发展花卉产业,绿丰园公司发展赤小豆产业,订单生产规模0.8万亩。
同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订单生产等收益。全省4149家茶叶企业中,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或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已有2800家。(记者 赵勇军)
[责任编辑: 邓娴 栾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