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供需宽松 价格承压走低
一、豆油市场价格承压走低
2014年,受国内大豆进口量猛增,市场供应充足以及油脂整体需求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豆油价格重心进一步下移。从现货市场看,2014年散装一级豆油出厂价格自年初的每吨6904元持续走低,年内降幅达16.6%。其中,12月份豆油价格回落至每吨5758元,比11月份下跌3.8%,比去年同期回落21.6%。从期货市场看,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主力合约期货价格持续回落。12月份,大商所豆油主力合约期货价格回落至5660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4.6%。从零售环节看,2014年小包装食用油零售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年内降幅为1.7%。12月份,小包装食用油零售价格回落至每升11.67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
二、豆油价格持续走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原料大豆产量创新高,我国进口大豆量增价跌
全球大豆产量首次突破3亿吨。全球大豆供应自2013年初由紧张向宽松转化。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4/201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3.1437亿吨左右,首次突破3亿吨,比2013/2014年度增加10.8%。其中,2014/15年度,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分别达1.08亿吨、0.94亿吨和0.55亿吨,同比分别增加17.9%、8.4%和1.9%。
国产大豆继续减产,进口仍是主力。国产大豆继续减产,种植效益差是主要推动力量。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4/15年度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继续缩减,大豆产量较上年度下降1.3%。国产大豆产量减少,刺激进口大豆量明显增加。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7139.9万吨,同比增加12.7%。其中,12月份进口量达全年最高点,为852.7万吨,同比增加15.2%。
(二)全球豆油市场紧平衡,国内去库存化压力大
全球豆油正处供需紧平衡状态。2014年,全球豆油供应量处于增长态势,而豆油需求增速下滑。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14/15年度,全球豆油产量为4699万吨,同比增加5.2%;豆油总消费4653.3万吨,同比增加3.2%,其中工业消费同比增加5.8%,食用消费同比增加2.6%;豆油期末库存为321.2万吨,同比增加5.2%。总体看,豆油库存消费比为7%左右,处于正常的紧平衡状态。
国内豆油库存高位运行,去库存压力大。2014年,我国豆油面临进口大豆大量到港的供应压力,库存高位运行。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豆油商业库存量由62万吨,增加至102万吨的高位,未来去库存化压力较大。
(三)大豆压榨量增加,油弱粕强格局继续
豆油豆粕价差缩小,呈油弱粕强格局。2014年,豆油需求增速低于产量增速,库存高位运行。蛋白饲料需求增长强劲,超过油脂需求增长,豆粕成为大豆压榨环节主要利润来源。2014年我国大豆压榨行业整体呈现油弱粕强格局,价差逐步缩小。12月底,豆油、豆粕价差为每吨2373元,比年初价差缩小21%。
我国大豆压榨利润空间缩小。2014年我国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以现货价格测算)从年初到9月底持续下滑,9月底,天津、广东和江苏地区大豆压榨每吨亏损430元左右。但进入10月份,进口大豆压榨利润逐步回升,2014年底各地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回升至每吨100元。
(四)宏观经济变化加剧豆油价格波动
美元汇率变化加剧豆油价格波动。2014年美国经济复苏,正式退出QE。新兴经济体普遍出现经济增速放缓、需求下降情况,以美元计价的商品普现承压。2014年12月底,美元指数振荡上涨至90.26,比年初上涨12.5%。而以美元计价的CBOT豆油主力合约期价,2014年12月份回落至46美分/蒲式耳,比年初下跌15.8%。
原油价格跌势带动豆油价格走低。2014年,OPEC一揽子原油价格由年初每桶106.92美元回落至52美元,降幅达51.4%;布伦特原油价格从年初每桶107.85美元回落至59.54美元,降幅达44.7%。原油跌势带动豆油价格走低,但豆油因其刚性需求,具有一定抗跌性。2014年,CBOT豆油主力合约期价年内降幅为15.8%。
(五)收储政策转变加强与外盘联动
2014年5月17日,根据中央1号文件关于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要求,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2014年大豆目标价格为每吨4800元。实行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后,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大豆。但由于国产大豆压榨油份额很小,国产大豆以食品豆供应为主,政策实施后,对国产大豆压榨油的提振依然有限。随着大豆收储政策向直补过渡,大豆市场价格波动性与外盘联动性趋于紧密。
三、后市预期
2015年,豆油市场供应宽松,价格仍将振荡回落。分阶段看,春节后南美大豆上市前和北美大豆供应下降时点,豆油价格有阶段性上涨可能,但整体仍难获得趋势性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