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贵州侗族公益摄影活动黎平启动

04.08.2014  21:05

 

  中新网黎平8月4日电 (张丹莉)“我会用手机发微信了。”黎平县城关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杨江文发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条微信。

 

  8月4日,由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组委会主办的多彩贵州·第七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的现场公益活动“和4G·回到黎平——重访贵州侗族公益摄影活动”在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举办,为期10天,将甄选出村民自主拍摄的30张照片在多彩贵州·第七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孔学堂主展区展出。

 

  “和4G·回到黎平——重访贵州侗族公益摄影活动”是多彩贵州·第七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摄影这一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再现摄影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通过倡导用影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让摄影的社会价值得以广泛体现。

 

  影像对社会发展的记录,是影像的社会责任。本次活动组织了黎平肇兴侗寨、唐安侗寨等3个村庄10名侗族百姓,他们年龄跨度从10岁到70岁、5名男性5名女性,其中一位摄影者杨江文今年才11岁,是黎平县城关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活动现场10位手机“摄影师”手持中国移动的4G手机拍照并通过网络发出了微信和微博,对于他们当中许多人来说,手机并不陌生,但是用手机记录生活并公布到互联网上还是第一次。在活动现场,陆柳勤用她刚刚领到的手机登上微信,并发出了一条信息,记者看到了她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从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组委会获悉,这些以普通侗族人拍摄的作品将以“和4G·回到黎平——重访贵州侗族”为主题,于2014年8月14日至8月16日,在多彩贵州·第七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孔学堂主展区展出。

 

  这一次摄影活动是追随法国摄影师阎雷于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黎平侗族影像为线索,追寻他的脚步,重找他当年他曾拍摄过的肇兴、唐安等地的场景,并以不同的视角,对不同时期、同一场景对比,再现20年来当地经济社会的变化,以及变革中的原生态民族文化。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及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上世纪90年代黎平侗族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只能通过职业摄影师的镜头呈现到外界,短短20多年后的今天,当地村民以手机为媒介,通过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将原生态的生活状态与全世界分享。“每个人都是摄影艺术家”正像中国原生态摄影大展创作的摄影人之歌一样。

 

  “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村民可以用上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机拍摄的技术,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虽然只有20多年,我认为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著名策展人那日松说。

 

  20世纪80年代,阎雷在贵州拍摄了大量的人文作品。1989年在贵州黎平一带创作的“一个关于中国侗族的故事”,曾在引起世界对贵州关注,也使黎平的侗寨成为各国游客和学者蜂拥而至的地方。8月14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将遴选阎雷当年的部分经典作品形成主题展,这也是该作品首次在贵州展出。

 

  以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展示原生态文化为主旨的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是“多彩贵州”国际原生态文化大汇系列活动之一,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旅游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新闻社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形成了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文化品牌。第七届将于8月14日开幕,定位以“原生态”为主题,强调用影像的方式展示多彩贵州原生态文化的底蕴,构建贵州原生态文化研究氛围,致力于国际原生态影像及文化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