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展与生态两翼齐飞

26.06.2015  11:37

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

贵州:发展与生态两翼齐飞

  改革开放以来,支撑贵州经济命脉的产业主要是煤、电以及被人们称为“傻、大、黑、粗”的能矿企业。

  近年来,贵州省的发展有了新的定义: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

  把住绿色门槛,守住发展红线,贵州正在背水一战。

  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在做好“减法”与“加法”之间,贵州发展的脚步未曾停歇,绿色成为奋进贵州的底色。

  “减法”。淘汰落后产能。

  兼并重组,减少煤矿数量,关停或重组一批污染排放、能耗等较高的小水泥厂、小铁合金厂、小黄磷厂等,随着贵州省淘汰落后产能的一系列动作,能矿产业污染排放、能耗等大幅度减少。

  淘汰落后产能,贵州坚决拒绝了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

  绿色底线已经守住,发展底线如何守住?

  做“加法”。发展循环经济。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重新武装老工矿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让资源有“前世”,有“今生”;实施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项目,突破能源瓶颈,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淘汰落后产能与发展循环经济“双轮驱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均收入贵州“囊中”。

  今年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659.39亿元,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897.16亿元,增长10.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为810.99亿元,同比增长9.8%。

  贵州,正在绿色崛起。

   做好“减法”,守住生态底线

  能矿产业曾经是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今,其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大“杀手”,同时也让自身发展举步维艰。

  落后产能退出历史舞台已经刻不容缓。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将其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

  2014年,国家下达贵州省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为687万吨。贵州省自加压力,将淘汰目标任务定为728.5万吨。

  “目标艰巨而宏大,对于全省来说,都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曾是所有工作人员的心声。

  素有“江南煤海”之称的贵州,煤炭是贵州工业发展的心脏。要淘汰谈何容易?军令状已经立下,关键是抓好落实。

  困难在前,唯有迎难而上。

  每年年初,省政府分管领导分别与各市(州)政府签订了《淘汰落后产能责任书》,将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对各地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范围、完成期限、涉及企业、淘汰产能与设备工艺指标等做出明确限定,全省上下形成了“省市联动、各级推动”的工作格局。

  一手抓淘汰工作,另一手得防止其“死灰复燃”。

  部门联动履职,强化限制措施,一场联合战斗打响。

  省经信委加强铁合金、焦化、水泥、黄磷、电石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同时协调电力部门对列入计划的有关企业实施强制性停电措施,确保按期关停。

  省发改委对淘汰类水泥熟料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措施,并将征收差别电价收入专项用于贵州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省国土厅严格规划计划管控和土地供应,不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给落后产能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

  省环保厅严格执行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准入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布局不合理等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均开展定期监督性监测工作,并依据监测情况对企业实施有关的环境管理措施。

  省工商局依法开展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变更登记、注(吊)销登记和日常监管工作,并严把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市场主体准入关,对“新五小”企业和“十五小”企业一律不予登记。

  省质监局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坚决不予受理;对查出存有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设备和生产工艺的企业,坚决不予通过审查。

  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市场准入标准等要求的企业和项目,严格限制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

  省银监局开辟“绿色信贷及安全生产”专栏,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贵州电监办、贵州电网公司加强用电负荷实时监控,并对部分企业采取停(限)电措施,保证落后产能按计划关停。

  部门联手,多方发力,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顺利推进。

  2014年,贵州省实际淘汰落后产能728.5万吨,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淘汰落后产能,贵州在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上取得了新的成就。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963万吨,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贵州省的“十二五”工业领域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450万吨目标任务,超过目标任务的104%,实现年节标煤354万吨。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