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改变”协奏曲之一小康路带来幸福生活
3年前,道真县浣溪村只是一个偏僻的小乡村,仅有一条狭窄的砂石路通往外界。江文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在家务农。
3年后,浣溪村因美丽的田园风光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周边县市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热闹。
进入夏季,每天午后,江文的农家餐馆开始忙碌起来。
6月25日,重庆市民刘双松带着家人,自驾车来到道真自治县隆兴镇浣溪村的“文萍水农家乐”避暑。老板江文从自家地里采摘了新鲜蔬菜,巧手一弄,做出一桌独具黔北风味的农家菜,配以眼前美丽整洁的田园风光,让刘双松一家人赞不绝口。
这一切的变化,源自浣溪村乡村路改造工程:“自从通村的道路硬化变宽以后,10分钟到镇中心,来旅游的人多了,我每年能有30万元的收入。”在江文眼里,家门口的这条小康路,圆了村民们的小康梦。
据省公路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建设正悄然改变着贵州广袤农村的面貌。今年1至5月,全省农村公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52亿元,通村沥青(水泥)路开工项目2041个,共计13933公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乡道改造项目,已开工105个,共计1452.2公里。
路通则心通。
隆兴镇老寨村是一年一个新气象。
以前的老寨村只有泥巴路,村民们的堂屋里也是泥巴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干活回家,用水拍一拍裤管的泥土,便直接上床睡觉。
现在的老寨村,家家门口通了水泥路,每家人负责一段路的整洁卫生。大家暗暗竞争,今天在我家负责的这段路,一张纸屑都不曾有过,明天他家在路两旁种植花草,更显美观。
村里的路都这样干净,屋头也该收拾了。妇女们纷纷比勤快,将家里地面变成水泥地,桌椅家什放置整齐,院子种上果树乘凉。整个村子焕然一新。
小康路上,贵州新农村建设正刷新着千万农村的村容村貌,改善着千万村民的生活习惯。“远有青山美如画,近赏庭院处处景”的贵州农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路通则财通。
隆兴镇花园村貌如其名:青山环绕,百亩池塘,荷叶层层叠叠,岸边垂柳摇曳,一年四季清泉不断。
乡村路通之前,村民们的务农收入只够糊口。
路通了,村民们“富字当头”,将不产稻谷的500亩烂田发展为莲藕种植基地,同时各家发展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
靠着每年种植莲藕和经营服务业的收入,花园村成为周围村落羡慕的富裕之村。
小康路上,通村油路骨干路网的日益完善,带动了乡村串寨、连户路的建设,助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生活宜居,富饶和谐”的产业带富型的山水田园小城镇正把梦想照进现实。
路通则百通。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大胆实验新模式,为小康路和小康梦的推进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遵义市聚合市级领号子、县乡揭盖子、交通提桶(统)子、政府铺面子、群众打底子的“五子”之力,全面开展小康路建设;安顺市采用“打捆招标、整乡推进”模式,引进实力强的企业,整乡连片推进,确保项目快速高效实施。
威宁自治县采取“银政企”合作模式,缓解建设资金瓶颈;黔西南、贵安新区等地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与小康路建设统筹,并有效整合其他部门资金建设小康路;铜仁、六盘水、黔南等地将小康路建设纳入年度任务考核体系,加大督查力度,强化过程管理,推动项目实施。
毕节市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公安部门保障炸材供应,工能委部门负责协调钢材水泥,国土部门协调料场和乡镇承担征拆、土地调整、涉路民事纠纷等工作,共同推进小康路建设。贵阳市、黔东南等地充分发挥群众监督机制,增强社会监督力度,保障工程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