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梵净山区生态农业巧做“水文章”
图为养殖基地露天的大水池。
三月春光美,山区更迷人。在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脚下的一个坝上,几个偌大的水塘和一口口清亮的水池镶嵌在油菜花间,依山而建的村子掩映在桃李花下,一条蜿蜒伸展的河流滋润着坝上的土地,更滋润着周边村民的生活。
这是记者近日走进贵州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见到的景象。江口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闵孝镇党委书记李文强介绍说,几个水塘里养的是大闸蠏和龙虾,清水池里养的是鲟鱼和三文鱼。这些水产品主要是依靠梵净山优质的水源逐步发展起来的。
图为玻璃钢盆里的鲟鱼幼苗乌黑一片。
方圆567公里的梵净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为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到95%,被联合国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之一。梵净山分布着5个生物带,拥有5000多种生物,生长着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
梵净山麓众多小溪在山脚形成九条河流,长年奔流不息。“梵净山的水源水质好,特别是从溶洞中涌出的清流,一年四季水温几乎都保持在18度左右,无需过滤就可直接用于养殖,称得上是真正的‘绿色养殖’‘泉水养殖’。”贵州梵净山冷水鱼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士波对记者说,在这里,从幼苗培育到成苗养殖,再到商品鱼走上消费者的餐桌,每条鲟鱼的“一生”都离不开优质的“清水”。
图为泉水不过滤直接注入蓄水池用于养殖。
“由于水源生态、环保,公司一年300万余尾鱼苗的成活率可达到97%以上,出产的鲟鱼很受市场欢迎,每年有7.5万公斤商品鱼,年产值超过800万元。”杨士波说。
看到冷水鱼养殖的市场前景,当地政府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在鱼良溪村,被大伙推选出来的村民阳刚就组织20户群众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政府投一点,公司投一点,贫困户用扶贫项目资金入股,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则由公司负责,带动农户养殖鲟鱼脱贫增收。
图为女工们认真地从池中舀出成鱼苗。
“这种发展模式既解决了村民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又帮助贫困群众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阳刚对记者说,利用梵净山优质的水源养殖的水产品畅销当地和周边市场,梵净山脚下的一家家农家乐也因此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少群众开始鼓起了钱袋。
依托好生态巧做“水文章”。目前江口县已发展鲟鱼、三文鱼养殖场7个,养殖面积5万多平方米,实现年产值超6000万元;还有大鲵养殖场23个,每年出产商品大鲵2万尾至3万尾。
江口县副县长杨毅说,利用梵净山的冷水资源,江口县将进一步做大做强鲟鱼、三文鱼等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到2020年,特色水产品年产量争取达到5000吨,以帮助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何天文、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