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四届贵州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刘国义
2月13日早上4点半,天还没亮,83岁的刘国义就和往常一样起了床,开始他新一天的“爱心林”种树之旅。
吃过早饭、做完穆斯林礼拜,带上头天准备好的树苗和一碗中午吃的菜粥,刘国义在家附近的和尚坡车站坐上74路公交车,经过十几站来到二桥,这时还不到7点。
在南明河畔左岸的黔春路,翻过一个小坡便出现一条长600多米的绿带,这就是4年来刘国义精心栽种的“爱心林”,有女贞球树、柏香树、枇杷、香樟、桃树、樱桃、石榴等多个品种。
“柏香树最吸灰,搭配其他树木和花草栽种才不单一。种得整齐才好看,像军队一样,长高了才有层次感。”刘国义说。
刘国义每天都要挖石头、整理地皮,给小树浇水、松土、打枝,仅工具就有十字镐、大撬杠、大小榔头、锄头、粪桶等20来样。在路旁居民家和贵阳果品冷冻厂冷库保安室拿上寄放的工具,他就开始劳动起来,这时还不到早上8点,一直要到下午三四点才收工。
乘着天早,刘国义挑着桶在河里打满水,开始给撒在人行道路边的小花种子浇水。“有400多棵,再过两个月,路边就能开满了,到时肯定特别漂亮。”刘国义满是期待。
浇完水,天才大亮。歇口气,刘国义又拿起锄头开始松土。“要种树首先要把地处理好,经常松土才能保水,你看,翻出来的泥巴都是湿的。石头也要挖出来,不然影响生长。”刘国义说,这块地以前堆了很多石头,小的他就直接捡出去,大的搬不动他就先用榔头敲碎再搬。
刘国义一边松土,一边把带来的十来棵万年青苗栽下去,每种一棵,他都要用锄头丈量树苗的间距。看到长高的树苗发了旁枝,他就拔掉。“要打枝,不然长得乱七八糟的。”
“我都是吃几口饭干会儿活再吃几口。”10点多,刘国义拿出饭盆吃了几口早已凉了的菜粥。
“这里以前全是石头,这些树都是他这几年每天一锄一锄栽出来的,风雨无阻,很让人敬佩,是为子孙造福啊。”居民张志荣路过时忍不住夸赞起刘国义来。
“作为一个老党员,搞点绿化,给贵阳多添一片绿,也为国家做点贡献,是应该的。”种树栽花是刘国义的业余爱好,从1988年退休后就一直在坚持。义务种树栽花20多年来,他已种树近万棵。
“种树是我的乐趣,没种树之前我身体很差,经常生病住院,但自从我开始种树后,身体和精神是越来越好。”刘国义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他要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多种点数,为社会做点贡献。
由于20多年来践行承诺,坚持义务种树,2014年11月22日,在贵州省第四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刘国义获得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本报记者 樊成琼
人物感言:
种树让我快乐、让我的生活更有意义,我的心愿就是多栽点树,为我们的城市多做点贡献,让这些树茁壮成长,为贵阳添绿。——刘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