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规上”企业复工复产含金量足

14.03.2020  10:00

    疫情防控积极向好,生产经营奋起直追。

    贵州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全力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411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2月底全面复工以来,在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复工优惠措施帮扶下,正开足马力加快生产达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这些企业的运行情况如何,事关全省工业经济能否顺利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复工复产,只是解决了“开起来”的问题。但是,如何克服疫情造成的影响,解决原料供应、人员返岗问题,克服流动资金、市场需求、产品订单等困难,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日前,记者走进省内多家“规上”工业企业,所见所闻,令人欣喜。一家家企业严控疫情加快生产的场面,一组组生产指标增长的数据,一张张国内国外的订单,鼓舞人心,坚定信心——

    快速复产 企业订单接踵而至

    3月11日,记者从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悉:公司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组织,2月份生产合格生铁301735吨、粗钢326571吨、钢材322312吨,确保了经营生产稳定,其中,铁焦事业部高炉日均生铁产量创下多年来最好水平。

    “抗疫保产,是水钢人的一次大考。”水钢相关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特殊时期,水钢各单位共克时艰渡难关,冲破了新冠肺炎“拦路虎”,正迎来生产经营的良好势头。

    记者来到位于贵阳高新区的贵州航宇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刘朝辉高兴地告诉记者一组数据:“复工以来企业开足马力两班倒、抢任务,2月份产值达到5217万元,同比增长53.49%。预计一季度产值达到1.77亿,同比增长61%,顺利实现‘逆增长’”。

    该公司作为从事先进锻压技术与工程化应用研究的民营企业,凭借过硬技术和产品,成为亚太地区唯一具备全球六大商用航空发动机公司合格供方资质的企业,其航空发动机锻件产品主要向美国、英国、韩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家出口。

    贵阳顺络迅达电子公司总经理戴正立告诉记者,受到疫情影响,2月10日才复工,但今年产量和销量看好。“今年1月已生产电感1.35亿只,由于采用智能化生产线,预计一季度可实现5.35亿只,同比增长近300%。

    该公司拳头产品是高频绕线片式电感,而且能生产出全国最小的片式电感,因技术领先而成为华为手机配件高频绕线电感的西南地区唯一指定供应商。

    总部位于贵阳小河区的航天江南集团公司也接连传出好消息,该集团所属航天新力公司日前喜签重大项目680万元订单,这是航天新力今年金额最大合同,顺利实现“开门红”。集团所属航天林泉深圳市航天电机系统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已向4个国外客户和4个国内客户共发货11批,7.6万台/套产品,总金额362万元,新收到订单金额已超过821万元……

    一个个企业恢复生机欣欣向荣的生产景象,展现的是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态势。

    齐心协力 确保产业链条畅通

    此次疫情,给很多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都带来影响。在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广大企业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多方携手,共同抗疫,打通产业链,实现整体复工复产。

    作为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企业,在复工复产期间,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产业链的问题——上游原料企业不能正常复工生产。

    为此,贵阳海信多方协调资源,多渠道采购,紧急开发新的供应商等方法解决难题,甚至还独创了“共享员工”方式:有一家上游原料企业遭遇“用工荒”问题,贵阳海信与这家企业协商之后,就派出多名海信员工前去支援,既解决了上游企业的“用工荒”,又解决了海信的原料问题。

    “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正在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公司总经理许毅告诉记者,2020年,贵阳海信原计划生产120万台电视机,目前没有更换计划目标,甚至还在计划增加订单。

    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贵阳高新区高度关注集群产业产业链的全面复工,专门制作了详细的实操手册,为企业量身定做复工复产指南,在省市出台一系列“暖企政策”后,贵阳高新区还额外出台了15条针对高新区企业的暖企政策,关键时刻给予企业关键性的帮助。

    “政府给了我们鼓励和帮助,高新区还给我们解决了防护物资、产品运输等困难,为我们创造条件保障生产,让我们更有信心把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贵州航宇科技副总经理刘朝辉感激地说。

    水钢为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因为疫情使交通受阻,供货方只能将生产设备所需的备品备件运送到高速路口,他们就安排职工开车到高速路口把备品备件运回来。部分职工不能正常到岗,班组长顶岗作业,车间主任就到班组当班长指挥生产。在燃料保供上,积极与盘江集团联系调剂一列喷吹煤进厂,开发两列新疆区域喷吹煤进厂,并通过首钢协同山西焦煤集团调剂一列瘦精煤保供。种种努力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运行。

    而航天江南所属航天新力公司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便,大量采用大数据应用手段,在争取订单过程中,从市场信息收集到合同签订的全过程都采取邮件、短信、微信、电话视频、网上签约的云办公方式,实现了防控保产两不误。

    大家一致认为,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贵州疫情防控局面的逐步好转,将会给企业带来一次爆发式增长。

    创新引领 追求更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抗击疫情,复工复产过程中,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恢复生产的的速度较快,而且后劲很足。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的中伟新材料公司生产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作为锂电池的核心部件,目前居市场领先地位,高端产品已走出国门,在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供应链上占据一席之地,成为贵州省基础材料产业的先锋企业。

    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不仅企业产量未下降,而且公司订单量增加了,生产经营目标也比去年更高,并作力向第一季度“开门红”冲刺。

    “贵阳顺络迅达之所以业绩成倍增长,就得益‘千企改造’工程。”戴正立说,通过实施“千企改造”,顺络迅达分三期逐步搭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仓储管理、生产管理、数字化工厂综合一体化平台等,近600台生产机器实现自动化生产和产品数据收集。原来一个工人只能控制4台机器,人工记录核对检查。智能化改造后,一个工人能控制20台机器,不再需要人工核对库存、订单以及材料等,企业扩能70%,提速85%,降本40%,增效60%。

    而贵州航宇科技能在疫情影响下实现“开门红”,也与航宇科技近年来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分不开。2017年,该公司作为贵阳市首批工业转型升级试点企业,依托“大数据+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目前,航宇科技关键设备的数控化率达到70%,生产效率提升55%以上,材料利用率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左右,产品质量合格率从88%提高到98.8%,研发周期也由原来的三个月缩短至一个月。

    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复工复产以来,到目前是订单满满,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生产上也正按照计划节奏满负荷加快进行。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有这样好的生产经营形势,主要是因为企业坚持了 “产品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生产数字化”发展方向。

    据了解,该公司专注于智能控制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聚焦中高端制造,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努力打造行业“隐形”冠军。通过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打造数据应用平台,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新体验。疫情期间,该公司利用开发的客商服务云管理平台,打通了供应商及客户的整体供应链系统,实现了“零接触”,保证了上游供应商原材料的保障和下游客户需求的对接,有效促进了复工复产和争取订单。

    一路走来,记者看到,创新意识已经被企业广泛接受,创新发展正在被企业演绎得风生水起。走进这些企业,我们不仅看到了“”的稳步增长,看到了“”的逐步提升,更听到了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记者 李玉红 曾帅 余昌旭 袁航)

[责任编辑: 邓娴 谢素香]
刘晓凯到贵州建工集团调研指导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
  3月24日,省政协主席刘晓凯到贵州建工集团调研新华
贵州15条疫情补贴扶持政策落地直击
稳社会预期 振企业信心 ——贵州15条疫情补新华
贵州:金融服务“明渠”为复工复产注“活水”
  新华社贵阳3月23日电(记者齐健、郑明鸿)建立新华
贵州规上企业冲刺“开门红”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子午胎分公司员工在胎胚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