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学院走进板桥艺术村

14.06.2017  23:31

11日早上8点20分,在贵阳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年举的带领下,贵阳学院师生前往花溪板桥艺术村进行艺术交流活动。

10点整,一行人到达板桥艺术村。艺术村由原贵州华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工厂改造而来,红砖外墙结构简单,颇具年代感。对接交流后,活动正式开始。首先是由贵阳学院和艺术村联合进行的文艺演出,演出内容少数民族特色较为浓重,出现了苗、傣、侗族三个少数民族的五个节目,除了常见的舞蹈以外还有少数民族歌曲,大家虽然听不懂但还是跟着感觉哼起来,不过哼完后观众自己都笑了。

计划中的笔会活动随后展开,贵阳学院美术学院的老师们题字绘画,给艺术村带去贵阳学院的祝福。笔会活动在茫父美术中心前展开,据了解,茫父本名姚华,茫父是他的号,为光绪进士,是清末民初北京公认的“画坛领袖”,梅兰芳、程砚秋等大咖都尊称他为老师,茫父美术中心内陈列有省内各名家的画作供来者欣赏。

(图为茫父美术中心内景)

文艺演出和笔会活动结束后,在艺术村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贵阳学院一行人参观了企业文化。首先是油画馆,馆内画作均以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和乡村生活为主题,画中高山雄伟,风景美丽,远看如照片,价值以10到20万的居多。

一幅名为《山里娃》的画作引起众人围观,它无景亦不壮观,只是描绘了一个农村孩子牵着耕牛和妈妈回家的场景,但这幅画作打动了观看的很多人,作品正前方挤满了贵阳学院的学生,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家”,人群突然就安静了下来。

(王忠弟画作《山里娃》,价值260000人民币)

艺术源于劳动,最后大家来到制陶馆。除了观看成品和馆员制作,大家也亲手玩起了“泥巴”,用陶泥随意捏造,体验了一把创作的滋味。

(图为管员制作陶器)

半天的行程也到此结束,贵阳学院全体人员乘大巴车于下午两点半抵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