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综保区和贵安综保区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
贵州不仅有了综合保税区,还一下子有了两个,这种“幸福的烦恼”不是每个省都能遇到的。去年底,贵阳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今年初,贵安综保区正式获批。对于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来说,这绝对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最好平台、契机。不过,同处黔中经济区腹地、相距不过70公里的两大综保区会否“两虎相争”,进而影响运行效率呢?
“按照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省委、省政府对贵阳、贵安两个综保区的空间布局、主体功能、产业规划进行了研究部署,可以实现差异化协调发展。”在贵安综保区获批的新闻通气会上,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沈新国对此作出了如是回应。
据介绍,贵阳综保区和贵安综保区规划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已经“差异化”。按照规划,贵阳综保区的主导产业包括以汽车电池、电机、电动车零配件、航空配件为主的来料加工;以高档汽车、红酒、化妆品、箱包,高档白酒、特色食品为主的高端奢侈品的国际贸易、展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跨境电子商务、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中心、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及离岸金融业务等。而贵安综保区产业发展方向定位为高新技术研发、精密加工制造、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品的出口加工等。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贵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汪洋表示,贵安综合保税区将重点发展保税加工业务,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仓储业务,创新拓展保税服务功能。省商务厅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贵安综保区入区项目以保税加工、制造、研发、检测为主要类型占比达70%,保税服务、物流占比仅为30%。
对于“两虎相争”的问题,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黄勇认为,贵阳、贵安综保区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正常的经济现象,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恶性竞争,促进相互融合。产业是决定两大综保区差异化程度的重要因素。贵阳、贵安综保区可以根据各自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然后,再按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做好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工作,“目前,贵阳综保区已经封关运行,功能定位已见雏形。贵安综保区可以利用‘时间差’,避开贵阳综保区的重点,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
同时,黄勇表示,即便两大综保区出现产业同质化问题,也不一定是坏事。贵阳、贵安综保区规划面积加在一起还不到6个平方公里,与广阔的潜在市场相比,两者的产业发展有很大的空间。即便两者选择了同一产业,也可以通过协作关系,抱团发展,形成合力,在“量”和“质”两个方面提升贵州综保区与其他地区综保区竞争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