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综合保税区(一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13.09.2014  14:35

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国务院于去年9月14日批准设立贵阳综合保税区,并要求一年内申请正式验收。2014年9月12日上午,海关总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组成联合验收组,对贵阳综合保税区(一期)1.003平方公里范围的隔离设施、卡口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进行验收。

联合验收组认为,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全力推动下,贵阳市委、市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招商,贵阳综合保税区(一期)1.00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础和监管设施符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础和监管设施验收标准》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已具备封关运作条件,同意通过验收,现场签署了验收纪要并向综保区颁发了《综合保税区验收合格证书》。

在验收合格证书颁发仪式上,联合验收组组长、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司副司长李志辉对贵阳综合保税区(一期)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贵阳综保区地处山区,建设难度较大,与其他地区相比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和心血,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贵阳市仍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一期建设工作,这种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精神令人钦佩,综保区的建设周期、建设标准以及取得的成果令人震撼,贵阳综保区的未来发展及贵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他表示,国家相关部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综保区的建设和发展,希望贵阳综保区早日封关运行,早日发挥效益。

省政府副省长蒙启良出席颁证仪式,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国家联合验收组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要求,综保区要以通过国家验收为契机,继续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抓好封关运行各项工作,下功夫引进龙头外向型企业,确保年底封关运行;要努力提升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完善体制机制,服务好贵州、贵阳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要继续争取国家部委改革试点在综保区先行先试,努力放大综保区的政策优势、开放效应,带动区域开放创新发展;省市要全力帮助综保区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和促进综保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贵州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作出贡献。

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刚委托,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新代表市委、市政府作表态发言。他说,综保区顺利通过验收,开启了贵州、贵阳开放创新的新征程。贵阳将倍加珍惜这个发展平台、开放平台,探索、优化综合保税区运行发展模式,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提升、拓展综合保税区功能,着力把综保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试验区、科技创新先导区、金融改革引领区、高端制造聚集区、现代服务示范区”,努力建设立足贵阳、服务贵州、辐射西南的对外开放“桥头堡”和经济加速发展“新引擎”。

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汉林,贵阳海关关长张卫民,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验收。

■贵阳综合保税区简介

贵阳综合保税区总规划面积10.83平方公里,其中,围网区面积3.01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开发建设范围为1.003平方公里。贵阳综合保税区是目前国内开放层次最高、综合功能最强、政策最优、通关手续最便利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根据国家关于综合保税区的政策,贵阳综合保税区内企业享有境外货物入区保税、境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流转货物自由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优惠政策,能有效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通关效率,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经济效益。

目前,贵阳综合保税区已成功争取到国家9项外汇管理试点政策,其中4项政策在全国尚属首次试点。已有瑞银集团、惠普、亿赞普、中航国际、瓮福集团等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落户贵阳综合保税区;中国国药控股、博奥生物等知名药企将陆续入区开展医药物流与分拨、研发与生产、检验检测等业务;同时,将进行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运营试点、新型跨境股权投资试点、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境外资金投资试点等工作。

今后,贵阳综合保税区将加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力度,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医疗健康产业(大健康)、国际贸易展示、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国际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租赁、离岸贸易、互联网金融、新兴金融业态等重点产业,努力把贵阳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试验区、科技创新先导区、金融改革引领区、高端制造聚集区、现代服务示范区”,在贵州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