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运行基本正常 市民买菜来源很明白
记者昨日从贵阳市商务局获悉:随着贵阳市第133个集体餐饮单位(贵州武岳酒店)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成功安装对接联网,标志着贵阳市肉类蔬菜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据悉,贵阳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于2012年6月经商务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三批试点城市之一,2014年12月完成了第一期建设并经省级验收合格,并在今年年初商务部督查中,在全国第三批15个试点城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督查中位于前列。经过近一年的试运行,目前贵阳市第一期建设安装的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7个生猪定点屠宰场、20个超市、50个农贸市场和133个集体餐饮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运行基本正常。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可简单理解为:消费者在购买肉类和蔬菜时即有一张小票,根据小票即可查询到肉和数次的信息:肉来自哪个屠宰场,猪产自哪里;蔬菜从哪个市场销售,来自何产地。
贵阳市商务局相关人士称,随着贵阳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完善,消费者通过主动选购可追溯食品,主动索要购物小票,主动查询追溯信息,发现问题时主动维护自身权益,促进形成可追溯产品畅销、不可追溯产品不受欢迎的市场倒逼机制。
据悉,贵阳将把全市200个大中型团体餐饮单位和5家永辉超市及南明区的1个二级批发市场和追溯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列入第二期肉菜追溯建设项目,并促成《贵阳市肉菜追溯管理办法》、《肉菜追溯建设资产管理办法》和《肉菜追溯运行奖励办法》的制定和发布施行。
另据悉,贵阳市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专门发布的实施方案称,追溯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生产者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从源头上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提高流通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强化防范措施;有利于消费者查询和维权,促进明白消费;有利于增强政府部门对问题食品的发现和处理能力,提高食品安全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完善,提高市场运行调控水平;有利于形成溯源追责机制,创立放心肉类蔬菜品牌。
方案中强调:要以猪肉、蔬菜“一荤一素”为重点对象,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连锁超市、机械化生猪定点屠宰厂及有条件的集体餐饮食堂等为重点区域,从2012年开始至2015年底,基本建成覆盖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金阳新区等城区的追溯体系,确保全市流通节点信息互联互通。2015年后将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继续纳入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平台,形成完整的流通信息链和责任追溯链。(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