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贵广高铁之起点:四千余高铁人雕刻贵阳北站
康玉柱和刘文钢
在贵阳北站项目部办公室内的用工登记册上,每一栏信息中,都有对应的籍贯: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四川、安徽……
高峰期北站工作人员最多达4000余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聚集,为北站添一块砖、打一道桩、搭一座骨架后,又朝四处散去。
A 走,去贵州建高铁站
只呆了10天,就有人因生活不适辞职。康玉柱却舍不下团队,一呆就是两年。
接到去贵州建高铁站的调令时,负责物资调配的康玉柱,仍在哈尔滨西站对最后一批物资进行结算。
康玉柱的家在中国最北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只需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中俄界河——绥芬河。此前,他曾参与北大图书馆项目,并在北京暂住一段时间,而这已经是他去过的离家最远的地方。
从大东北到大西南,康玉柱在飞机上度过了6个小时,飞机没落地之前,黄果树大瀑布是他对贵州唯一的认识。
2013年1月15日,他和近二十名同事一起抵达贵阳,成为北站第一批建设者。然而,当他们出机场打车前往北站时,出租车司机却纷纷摇头。等他与同事辗转到达北站时才明白,眼前的荒草地,就是自己的工作地点。踩下去一脚泥,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宿舍尚未开建,康玉柱与同事只能每天在北站与瑞金路的酒店间不断折返。不习惯吃辣,来贵州5个月后,他曾一度患上胃溃疡,从170斤瘦到140斤。
在贵州只呆了10天,就有同事因生活不适辞职离开。康玉柱也动摇过,想离开贵州,最后却舍不下团队,呆了下来。这一呆,就是两年。
在这里呆下来的,还有来自开阳的木工苟普琼,90后铜仁厨师杨雄、六盘的杂工刘文钢。
B 建设者的小麻烦
项目是分节点完成的,一个节点完不成,都可能惹很大的麻烦。
如今,距12月22日贵广高铁正式通车还有半年。届时,北站也要投入使用,康玉柱的压力却越来越大。
“整个项目是分节点完成的,一个节点完不成,都可能惹很大的麻烦。”他说,媒体报道越密集,自己失眠越严重。
之前,他也遇到过两次“麻烦”。
一次是高架主体两翼施工时,由于贵州物流不发达,从北方发货的钢筋滚轧套,比预计时间晚到7天,而贵州本地器材不符合标准,导致整个工程停工待料4天。那次康玉柱每天都到物流公司蹲守,到第7天早上,在得知物资下午5点运抵贵阳后,他1点钟就把货车开到物流公司门口,等待材料到达。
另一次是今年3月份,原本预定的架子管来不了了。
白天,领导催着让去周边再找找,施工队开不了工追在他后面催。晚上睡觉,他甚至会梦见架子管来了。最终,康玉柱从竣工的宁波站,调来一批剩下的,新签一家供货商调了一批,再从贵州兄弟公司调了一批,才补齐所需架子管。
如今,来贵州两年,他说自己最常参与的娱乐活动是打篮球和唱K,但仔细回忆起来,他才发现,离上一次他到世纪城唱K都已经一年了。
2013年春节,离家一年多后,他第一次踏上回家的路。这次,他才呆了7天。
C “过客”的自豪
嘴上这样说,可他仍承认,见证北站从一片荒草到成型,自豪感无法掩饰。
5岁的儿子很少能见到康玉柱。一次夜幕降临,儿子的一句“爸爸,你该走了,你不能住在这里呀.”,让他心酸不已。
“现在我们是北站的雕刻师,但以后就是个过客。”康玉柱明白,贵阳北站建成后,自己能见到的机会不多,即使见到,也和普通旅客没什么区别。
嘴上这样说,可他仍承认,作为一个建设者,见证北站从一片荒草,到挖洞、浇桩……上钢筋、支架子、浇混凝土,再到北站初见雏形,内心的自豪感无法掩饰。
那种自豪,正如他在哈尔滨西站竣工前感受过的一样。哈尔滨西站建好未对外开放前,项目经理走过一个“小后门”——领着5岁的女儿来转转,边转边告诉闺女,这是爸爸盖的。康玉柱跟着一起转,特高兴。
这样的自豪感,也存在于51岁的六盘水杂工刘文钢身上。他在东站主体里砌砖,两个儿子也跟着他一起做。十年前,刘文钢做图书生意,到过北京西站。如今,图书生意破产,他转来北站砌墙。看着渐渐成型的站房,他只会一个劲地说“不差,不差,不比西站差。”
在北站职工食堂当厨师的杨雄也在期盼车站赶快建好。如果有机会,这位来自铜仁的90后也想坐着高铁,到广州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
■本报记者 杨璇 申欣
★ 素描贵阳北站:西南投资最大
早前的北站广场效果图
中铁建设集团贵阳北站项目部曾书记介绍,贵阳北站是目前西南地区投资总额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
据了解,贵阳北站汇集沪昆高铁、贵广高铁、渝黔铁路、成贵高铁以及贵开城际和贵阳环铁等多条铁路线。南面贵广线直接连通珠三角,东面沪昆连通中部和长三角,西面沪昆连接昆明市,北面连通成都和重庆市。
贵阳北站站房全长418米,南北宽236米,建筑面积118525平方米。无柱雨棚投影面积82160平方米,高架及落客平台投影面积36172平方米。车站建筑分为地上二层、地下三层。车站设到发线32条,设15站台共28个台面。
通车后,旅客高峰小时发送量可达1万余人,规模列西南第一,将成为联系西南地区,以及连接珠三角、粤港澳地区的重要交通命脉。
建筑设计上,以现代建筑手法体现“旅游天堂、贵州印象”的主题构思,造型从贵州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鼓楼、花桥中提炼出“重檐”元素,并与当地山水胜景:梯田、瀑布的“层叠”线条结合,以水平线条的组合变化勾勒出“贵州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