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贵州省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展明显
——贵州省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观察(三)
【数据】据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6%、39.5%和44.9%;初步测算,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23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843.4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94.4%。
2015年,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下行压力较大。贵州是西部地区欠发达省份,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
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统计局局长任湘生认为,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发展,通过精准发力、定向施策,稳住发展速度,助推结构调整,实现提质增效。
坚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升农业综合发展水平。2015年,全省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6%、39.5%和44.9%。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提升了2个百分点。为什么一产比重提高,反而说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呢?这是因为,全省农业发展迅速、占比提升,不是靠传统种植养殖业来推动的。人们通常习惯性认为农业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但事实上,农业发展有许多模式。贵州生态资源丰富,农业有很大潜力可挖。这两年来,全省坚持走特色山地高效农业的路子,农业园区、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全省农业、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全省茶园、烤烟、中药材种植面积均位居全国前三位。因此,在全省粮食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经济作物快速增长,对农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由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产值提升,带来农业经济结构新变化。
坚持“两条腿”走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赶”、“转”并举,关键就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面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省委、省政府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一是从传统产业来看,贵州省坚持改造提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省委、省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推出“四个一体化”、“五张名片”,出台“煤炭企业减负措施”等,稳定传统产业发展。2015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改建和技改项目投资74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传统产业平稳运行,煤电烟酒四大行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保持在60%左右。二是从新兴产业来看,从政府到市场均为新兴产业培育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2015年,全省五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稳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大数据产业为例,全省在大数据领域探索推出十个首创之举,引进阿里巴巴、京东、浪潮、以晴等国内外500强企业。初步测算,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23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采取新举措稳定传统产业发展,同时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有力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
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市场转型活力。创新可以很高大上,也可以很接地气。全省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在创新,项目、企业自觉将创新发展融入事业发展、推动事业进步。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843.4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市场转型发展的驱动力。2015年末全省市场主体190.98万户,比上年增长18.5%。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全省新增3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2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79个省级创新平台,新增众创空间25家,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到28个。
坚持运用新业态,推动黔货出山。过去,受制于交通、区位、地理等因素,黔货不易走出大山。近年来,全省广泛运用“互联网+”,推动“黔货出山”,电子商务交易呈现爆发式增长,涌现出好花红乡村电子商务等一批典型。发展电子商务,是全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2015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94.4%,增速远远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2.6个百分点,搭建起贵州产品走向世界、走向国内、走向高端的桥梁。(记者 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