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遗传承地寻找有灵魂的手工数码纸

07.10.2014  16:11

    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7日电(记者石新荣 李平)今年61岁的韩怀彦三年前从北京来到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大山深处考察石桥苗族古法造纸时,没有想到自己从此与石桥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丹寨县石桥镇石桥村,是一个有250户人家、苗族人口占95%的美丽村庄。这里山清水秀,以留存完好的苗族古法造纸技艺而闻名于世。

    2006年,丹寨县石桥苗族古法造纸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里的古法造纸工艺流程,与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是中国古法造纸工序、工具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地方。

    曾经是专职摄影记者、后来从事涂层技术的韩怀彦,与各种纸张打交道几十年,熟悉各种纸的特性。2011年他来到石桥时,就是想寻找一款适合数码打印的手工纸。

    “机器所产的工业数码打印纸,色泽、质地都非常均匀,是一种既无优点也没有缺点的纸,”韩怀彦说,“而手工制作的纸张是有灵魂的,每一张都不一样。

    韩怀彦走了许多地方,最后他选择了丹寨石桥。因为这里的古法造纸主要是以当地所产的枸皮为原料,“这种枸皮纸的特点就是可以保存千年而不朽。

    但是,韩怀彦走遍了石桥村所有的造纸作坊,都没有找到适合机器打印的手工枸皮纸。“目前石桥村造纸作坊所产的主要是装饰、修复古籍和国画用纸,没有适合数码打印用的纸。

    “能不能开发这样一款用苗族古法造纸技艺、手工制作的高档数码打印纸呢?”韩怀彦想。

    这一想法与丹寨县的旅游部门不谋而合,县旅游发展办公室主任陈方燕热情地邀请韩怀彦在石桥村的专家楼住下来,共同完成这个梦想。

    韩怀彦果真住下来了,并给他所居住的专家楼取名为“纸缘斋”。这个典型的北方人,操着一口普通话,与当地的苗族造纸工匠们打成一片。他建起了自己的实验室,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以上,“有时候灵感来了,也会通宵达旦。

    两年后,韩怀彦梦想中的手工数码打印纸终于成功了。记者在“纸缘斋”看到,用这种有灵魂的打印纸打印出来的彩色照片,具有古典油画般的质感。

    一幅名为《憧憬》的打印照片,是韩怀彦几年前在黔东南拍摄的一名盛装侗族姑娘。姑娘轻摇的银帽、微微扬起的头、亮晶晶的眼神,用手工纸打印出来,色彩细腻,光感柔美。

    用这种手工纸打印的徐悲鸿奔马图,那种笔墨的渲染感,有几可乱真的效果。“以后可私人定制,作为高仿的装饰画。”韩怀彦说。

    韩怀彦的夫人张玉兰也随夫君一起来到石桥村居住。她很喜欢石桥村的淳朴和大山里的新鲜空气,就是购物有些不便。

    她指着附近一座正在建设中的高架桥说:“等凯里到丹寨的高速公路修好了,从这里开车到凯里市才20分钟,到丹寨县城,也才20分钟,就很方便了!

    而在这么美的环境和空气里,韩怀彦又有了另一个更大的目标:“我下一步就是要恢复南唐时期的‘澄心堂纸’,把南唐时期失传的工艺接续起来,做成中国最好的书画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