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还农村一个干净的环境
今年,铜仁市政府出台《铜仁市深入开展“三个严查”整治行动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实施方案》,率先在全省掀起“严查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种子、农资下乡,严查禁用农药下乡,严查废弃污染物下乡”的热潮。
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及教育实践活动,直面问题,敢于亮剑,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以专项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发展的农村市场环境。
上下联动打出“组合拳”
市委、市政府在年初就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细则,要求各参与单位迅速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多措施多形式,积极参与整治。
层层重视,广泛动员参与。全市各级政府、成员单位均成立了领导小组,根据各地实际,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有力的工作措施,明确了整治行动目标任务、开展步骤、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主动参与到统一行动中来,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积极推进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宣传到位,营造整治氛围。各区县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制作好懂易记的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片,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移动终端等各种媒介载体开展广泛宣传。同时,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技能培训等活动为契机,深入乡镇农村市场,开展大规模宣传和现场咨询活动,大力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让整治和规范农村市场工作进入千家万户,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整治行动的知晓率和对假冒伪劣食品、药品、毒农资的防范意识,也增强了职能部门干部职工的监管责任意识。
玉屏自治县利用赶场天在农贸市场设立投诉举报咨询台,现场接受群众的咨询和举报,解答群众疑问和有关投诉;松桃自治县在报纸和电视台刊播法律法规知识12次,开展现场咨询活动6场次,接受咨询2000余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3000余份,为每户经营主体建立经营信息公示栏,实行制度上墙,对经营户信用等级进行公示。与此同时,其他区县也在行动,开展类似活动,均收到了预期效果。
完善机制促使常态化
自“三个严查”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地纷纷开展农资市场、食品市场、药品、废弃污染物等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农资商品质量监测监控体系,建立健全“两账一卡一书一备案”即进销货发票、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农资商品质量责任书、产品留样备案)制度。
通过专项行动,捣毁了一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黑窝点”,吊销了一批生产、销售不合格农资经销企业的证照,查处了一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大案要案;加大对上市食品的日常抽查力度,对抽查发现有毒、有害、过期和不合格产品,坚决清理出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同时,各级各部门采取边查边改、整治与预防相结合等常态化监管机制,促使整治工作常态化。各部门齐抓共管,注重责任落实,形成监管合力,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使农村生产消费经营单位有了诚信意识、农民群众对“三严查”有了深刻的认识,纷纷加入到这一行动中来,向危害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切行为说“不”。
协力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全市“三个严查”综合整治工作已初见成效。在农资市场整治方面,查扣不合格种子986公斤、不合格农(兽 )药千余盒(支 )、不合格肥料5000多公斤,查处程序案件62件;在食品市场整治方面,查扣不合格饮料、乳制品千余瓶,其他不合格食品近2000公斤,查处程序案件79件;在药品市场整治方面,查获不合格医疗器械8件,其他药品116公斤,查处程序案件12件;在废弃物专项整治方面,查处程序案件8起,捣毁非法加工窝点一个,没收汞加工原料80余吨,还对一家排污企业进行了依法取缔。
在各级各部门的协力整治下,铜仁市 农村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一定贡献。(陈刚 冉景红)
采访后记 :
虽然铜仁市“三个严查”专项整治行动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监管合力、执法意识、监管技术手段还需完善,经营户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还有待提高,农村消费市场和农村环境监管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各地应进一步充实整治力量,增强工作力度,细化整治措施,创新工作方式,靠前监督检查,实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做到农村市场情况清、底数明,让监管不再“灯下黑”,还广大农村一片干干净净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