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三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首日走进安顺黔南
金秋十月,行走多彩贵州大地,处处生机勃勃。10月15日,2014年全省第三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如期而至,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省委副书记李军分别率领观摩会代表前往安顺市和黔南州观摩。
无论是在镇宁自治县、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秀区和平坝县,还是在福泉市、瓮安县,两个观摩组足迹所至,目光所及,镜头所录,一个个成功的鲜活实例,让代表们倍感振奋——“5个100工程”建设硕果累累,产业园区大企业、大项目纷纷开工投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种产销繁忙,示范小城镇和城市综合体建设比翼齐飞,旅游景区焕发新颜绚丽绽放。
高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全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5个100工程”,形成了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战略支撑点和发展增长点,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之路。
安顺市: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方兴未艾
黔中腹地、屯堡之乡,安顺市用决心和实干,书写着“5个100工程”的恢弘画卷。
初秋的早晨,镇宁还笼罩着一层薄雾,丁旗镇“六镇”高速公路匝道旁的石材产业园已是一片忙碌。
园区内的贵州晨春石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是目前全国石材生产单体最大的企业,工人们将原产镇宁的大理石石材制成各式精美的大理石地板。从毛料进场到成品出厂,石材的生产实现了无污染、零排放。一期工程投产后,石材产业园可实现年加工大理石15万立方米,年生产饰面石材700万平方米,年产值达10亿元。
在安顺经济技术开放区,云马年产3万辆汽车生产基地的一期建设工程,已完成6万平方米厂房的技术改造和生产线布局。新建的车间里,客车焊装、涂装、总装和测试的生产线一片繁忙。目前,该生产基地已具备新能源大中型客车、索道缆车等特种车辆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15年底,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到2020年,形成30亿元的云马装备制造产业平台。
占地300亩的兴伟石博园,总投资120亿,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奇石博物馆,作为一个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
百灵·天台山制药新投产项目,是贵州百灵集团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的苗药生产基地。依托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条件建设的现代化基地,把中药材的处理及提取能力,由每年5000吨提升到15000吨。
“我们不断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即发挥最好疗效的同时,又能减少病人的耐药性,把我们贵州苗药发扬光大。”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公司董事长姜伟,谈到企业研发的新药糖宁通络胶囊和替芬泰时,露出骄傲的笑脸。
作为全省第一家混合型股份制油企业——总投资4.8亿元的贵州安顺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投产后,将实现年加工油菜籽30万吨,产值达12亿元。现代化的生产线,将常见的油菜籽制出了“高品位”,高端特香型的菜籽油,500毫升瓶装市场价达80元。
看着忙碌的现代化榨油生产线,省农委主任刘福成表示,安顺油脂把这些中小企业重组到一起,可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加工能力,企业抱团共同开拓市场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他继而谈到了全省100个农业园区的建设,“农业项目靠国家投入资金有限,所以我们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近年来,我们签署了1000多个合作协议,吸引了大量资金到农业产业园区,有力促进了园区加快发展。”
黔南州:工业聚势崛起城乡焕发新颜
“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瓮安—福泉千亿级工业园区建设风生水起,成功引进了山东金正大、深圳芭田等大型企业,做大煤电磷、煤电铝、煤电化、煤电冶等“四个一体化”产业,引起了观摩代表们的共鸣:这是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的典范。
在福泉市马场坪工业园区,国电福泉电厂厂区内管道纵横,绿草成荫。红白相间的高大烟囱,是龙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电厂配套建设的2×30万吨有机胺脱硫制酸项目的脱硫塔。
“我们发展工业始终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福泉市委书记张仕雄向观摩代表们介绍,龙源环保科技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工业技术直接将火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回收,制成98.5%浓硫酸,并通过管道输送到5公里以外的瓮福化工公司磷酸厂,实现了煤电磷产业的共生耦合,打通了煤、电、磷产业之间的循环通道,构建了煤电磷一体化发展的完整循环体系。
沿着正在建设的马(场坪)瓮(安)高速往北60公里的瓮安经济开发区,金正大诺泰尔磷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一期项目已经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59.6亿元,年产60万吨硝基复合肥、40万吨水溶肥及生物肥、有机营养冲施肥等世界级高端肥料。项目在质量、成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实现了“煤电磷一体化”循环发展,成为磷化工行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样板。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04亿元,利税14亿元,可解决就业3000多人。
素有“千年古邑、黔中明珠”美誉的瓮安县猴场古镇,被列为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重点旅游景区”、“100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瓮安县引进投资30多亿元打造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全力建设融红色文化、商贾文化、龙狮文化、土司文化及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宜游、宜居、宜商、宜业的黔中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名镇。
“尊重历史,善待遗迹,小城古镇作出了旅游大文章。”看着千年古邑焕发新的生机,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赞不绝口。
傅迎春介绍,2013年以来,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紧紧围绕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目标,逐步形成以“5个100工程”为依托的“旅产互动、城景互动”发展格局。全省100个旅游景区中,已有57个景区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小城镇和城市综合体互融互通互连。
作者: 干江东 陈毓钊 王鲁铨 吴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