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大河镇村民魏发富带领全家人执着坚守——植树30年 绿了一座山
11.05.2015 12:13
本文来源: 林业厅
来源: 58.42.249.98
|
魏发富让儿子们一起测量树木直径,感受种植的快乐。 |
本报记者 黄杏 通讯员 尤晓婵 王宗伦 如果生命还剩下一天,你会选择干什么? 有人可能会选择挥霍自己的所有,有人也许会选择与家人一起静静走过,还有人想要去自己未到过的远方看看…… 可有这样一对患上癌症的农民夫妇带着一家人坚持30年植树30多万株,绿化荒山1150多亩,在人们的心田种下了一片心灵绿洲。 年复一年忙植树 千仞娄山关,绵延桐梓县。 走进桐梓县大河镇石牛村的山林中,在一间绿树掩映的一幢破旧的小木屋里,记者见到了魏发富和王荣莲夫妇。这座山,叫大坪山,林木茂盛,鸟鸣啾啾,就是这对农民夫妇带领全家30年如一日坚持植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坪山因乱砍滥伐,山头满目疮痍。“树不能死,山不能秃,别人不管我来管。”魏发富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默默地下定决心:“被伐掉的树,我一定要一棵一棵地补回来。”1985年春,他承包了这座荒山带着一家人开始种树。他从家里带来锄头和铁锹,育苗、植树,誓言要让荒山变绿。 刚开始,村里人都笑他,“种树又种不出钱来,你为何这般死脑筋守在这山沟里。”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他没气馁,魏发富感慨地说他更愿意保住青山绿水,造福子孙后代。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魏发富把在外打工的3个儿子和2个女儿都召集回来,并迅速在连绵的荒山秃岭上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植树造林。 “植树是有季节性的,耽误一天,就要少栽好几十棵树。”魏发富的话语简单而朴实。 打穴、栽树、填土……一年又一年,老人在植树造林的路上执著前行,用坏了几十把锄头,换了几十把铁锹…… “你看,阔叶树和针叶树要混栽,鸟来了,虫就没了,鸟粪又肥土,树长得就好。”老人摸着一棵脸盆粗的大树对记者说。 不能种树的季节,他会对树苗进行养护,在林子里干活时,经常会划伤手,就用松软的蚂蚁窝止痛、止血。 春夏秋冬30载 无论冬夏,魏发富只穿老式“解放鞋”,早出晚归巡护山林,山路走得多,一年就要走坏五六双鞋。他巡护的1150多亩山林,几十年没有发生一起火灾。 “这30年里,您就没有想过放下种树的锄头,离开大坪山?” “我从来没有动摇过,我住在山上,看到树就像看到孩子一样。多栽树,多造林,有好处。”魏发富近乎陶醉地说。 这是一种常人难以体会的别样幸福。也许,只有亲手种下一棵树,看着树苗渐渐长大,才会有这种幸福感。 常年面对的是一扇门、一棵树、一座山,只有这些静物与老人一家为伴。30个春秋,魏发富不改初衷,尽管已73岁高龄,仍舍不得离开这片山林。看守山林。护林是件苦差事,要忍受炎夏的酷热、隆冬的寒冷,山间蚊虫叮咬,蛇鼠出没。 在这背后,更有一份令人惊讶的感动——30年来,魏发富一家都是在大坪山上“陪”树过除夕。因为他已经把种植、护树看成了一种责任。30年来,他一直不知疲倦地栽植、管护着一棵棵小树,在他们一家的悉心呵护下,小树苗如今已茁壮成了能遮风挡雨的大树。只因太爱这片绿色,这是一份将生命融进绿色的寄托。 “每年栽这么多树,买树苗的钱从哪里来?”魏发富为了买树苗,还曾把自己创办的砖瓦厂和养殖场,以及子女打工的收入用来买树种,育成苗子移栽。从1985年至今的30年里,如今,原本光秃秃的石岭不仅变成了一道绿色长廊,而且这1150多亩树林成了大坪山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曾经有人愿出1500万买他的山林搞开发,虽然巨额的资金让人羡慕,但他们一家拒绝了。 每天守望着这片林,抚摸着一棵棵树,73岁高龄的魏发富心满意足。30年来,魏发富带着家人,在大坪山上义务植树30余万棵。一年四季,他每天只吃两顿饭。他说:“中午省下的时间,还可以在山林里转一圈,多干点活。” 万事开头难,由于大坪山土壤蓄水能力低,春旱严重,植树成活率很低,开始时,每种30棵树,最多一小半成活。 面对困难,魏发富没有气馁,为了省钱,他自己动手;树苗浇不上水,就一趟趟往山上背水……一个普通农民,30年执着,30多万株树木…… 30年间,魏发富一家倾其所有,用近乎固执的坚持,为家乡的大山披绿装。 如果说当初魏发富爱树如命的种种举动难以接受的话,如今30年过去了,理解和支持已成为亲人们的共识。 战胜绝症现奇迹 历经数十个寒暑,魏发富一家栽种的树苗逐渐初长成林,但当他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时,一连串的灾难向他们袭来。2001年冬,由于长年超负荷劳作,体能极度透支,加上大量债务的焦虑,妻子王荣莲查出患上口腔癌,在为妻子治疗绝症期间,魏发富也不幸患上胃癌。不幸接着而来,儿媳患子宫血瘤刚住进医院,小孙子又从楼上跌落摔成重伤。家里4个重症病人的医疗费还未筹借拢,接二连三的打击和债务的压力使魏发富这个铁骨硬汉再也无力支撑,大病不起。 然而,奇迹在劳作中出现,1年、2年、3年……魏发富夫妇安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 作为一个多年前就被医生断言命不久矣的癌症病人,魏发富夫妇依靠不屈的毅力带领一家人坚持植树,与死神搏斗,在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中癌症居然奇迹般消失了。魏发富说:回归山林,让我们一家获得新生。 大难不死,魏发富感觉是上苍的恩赐,拿出家中仅有的2万元钱作为工程的启动资金,并动员女儿捐出了结婚时男方给的彩礼钱,卖了几棵大树筹措了资金,带领村民们修通了大坪山的通组公路。 记者手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魏发富憨厚的表情会变得有点紧张,可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民,带领一家人30年如一日植树绿了一座荒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好好品味。凡人善举,在有人说人心不古的今天,着实为我们上了一课,让每一个当为而无所为的人,去深度反思自己的责任。 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善良的人性本分的坚守,这座城市因他们更美好。“对于一个县而言,经济是基、文化是脉、百姓是本,而民风则是魂。”桐梓县委书记吴高波说,“要让道德和善举深深融入我们这个县的血脉!” |
本文来源: 林业厅
11.05.2015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