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侗族农民的绿色梦

25.03.2015  11:10
一位侗族农民的绿色梦 - 林业厅
一位侗族农民的绿色梦 - 林业厅
一位侗族农民的绿色梦 - 林业厅
一位侗族农民的绿色梦 - 林业厅
一位侗族农民的绿色梦 - 林业厅
来源: 58.42.249.98
12年造林1万亩植树120万株
一位侗族农民的绿色梦


作者:

  昔日的荒山坡,如今变成了林海,龙顺辉目前造林达10000多亩。
  龙顺辉(左三)不但自己造林,还带领乡亲们致富。图为乡亲们到龙顺辉的“绿色银行”取钱。
  清晨,龙顺辉带领民工上山造林改造荒山。
  林山村的群众在治荒造林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龙顺辉通过与农户合股经营的办法,吸引了社学乡和坌处镇10余个村组60户村民入股造林。 

  金可文 唐安平 摄影报道 (贵景网发)

  十柱岩是天柱县凤城镇境内的一座大山,绵延10余里,解放初期经历一场大火后,光秃秃的山头石灰石裸露,以致一家家采石场先后进山取石,大山变得千疮百孔。然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个世界,这里营造的2000多亩人工林,一眼看去全是郁郁葱葱的松、杉树,与山下万亩大坝里正处于花季的油菜相衬托,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片人工林就是该县凤城镇石平村侗族农民龙顺辉12年前营造的,最大的林木胸围已达10厘米,山对面还有刚建几年和在建的共8000亩杉树林。

  今年52岁的龙顺辉是一位普通侗族农民,为了治荒绿化,12年间,造林1万亩,植树120万株,一座座荒山换上了新绿装。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龙顺辉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看到,新疆某地一位牧民治理荒漠获国家林业部的奖励,从而受到启发:新疆这么干旱的荒漠都能治理,我们这里的荒山为何不能绿化?

  2002年,龙顺辉承包10亩荒山废地种上了杉木,第二年,除了将自己的20亩低产地退耕还林外,他又承包了40亩荒山造林。

  两年时间,龙顺辉踏晨曦,踩夕辉,一头扎进了治荒造林事业中。仅2004年到2009年的六年间,每年营建林地300亩,总面积达2000亩。

  治荒造林是个“长钱工程”,短期间只投入,没有收益,随着营建的林地一年比一年的增多,聘请的民工也不断增加,龙顺辉夫妻俩多年的积蓄全部搭进去仍然不够,还向银行贷款5万多元。为了以短养长,实现自己的治荒绿化梦想,龙顺辉办起了1000只规模土鸡养殖场和在林间养100箱规模蜜蜂,年均收入有10万元以上。

  2012年,原本捉襟见肘的龙顺辉,看上了社学乡林山村7000余亩的荒山废地,却苦于没有开发资金。龙顺辉想出了与农户合股经营的办法,于是,成立天柱县信和馨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一作法吸引了社学乡和坌处镇10余个村组已有260户村民入股造林。

  目前,公司又与该县坌处镇100余户农民签订合股协议,共同开发侗州村1000亩连片荒山。

  18日,笔者在这里看到,成片的荒山中,已新修出了一条4米多宽10公里长,耗资40余万元的毛坯路,山腰平地上还建起了一座二层木质工房。在不久前刚烧过的荒地上,一棵棵新栽植的杉树点缀其间,特别醒目。

  龙顺辉计划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以林禽、林菌为主,最终走上绿树成荫,鸡鸭成群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他说:“20年后,等自己营建的1万亩杉林成材时,按现在的杉木每立方900元计算,产值可达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