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堪称完美的收官之战

01.11.2014  12:01

10月30日08时,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库2014年秋季蓄水水位成功站上174.88米,已经接近175米。这是三峡水利枢纽自2009年汛末蓄水至175米之后,连续第5次成功蓄水至175米目标。

可是又有谁曾想到,为了汇集这高峡平湖的青山碧水,两个月来“妙手”们时时都在与老天进行着战斗。而众多默默无闻又甘于奉献的气象人,注定要成为这收官之战背后的无名英雄。

今年三峡水库汛后175米试验蓄水不同于以往,9月中旬,根据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总批复的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方案,三峡水库蓄水于9月15日零时正式启动。按照要求,水库蓄水期间,每天水库水位的涨幅不超过3米,10月末或11月蓄水至175米。

然而,要使长约600公里、面积1084平方公里、库容393亿立方米的三峡水库水位由汛期145米左右蓄水至175米谈何容易?在不影响长江中下游人们生活、长江航运、电厂发电的前提下,水从哪里来,这不能不成为工程决策者、水库管理者们面临的新问题。

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宜昌市气象局等各级气象部门为三峡水库汛末蓄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自水库蓄水开始以来,气象工作者已成功预报出长江上游流域9月中旬、下旬以及10月初的三场区域性强降水。10月2日23时,三峡梯级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监视显示,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已接近170米,10月4日零时,三峡坝前水位已达170.06米,距离蓄水目标175米仅差5米。

经过前期蓄水,10月23日三峡坝前水位已达174.07米,距175米蓄水目标仅一米之遥,此时蓄水已进入冲刺阶段。而要完成这最后的冲刺,气象预报无疑成为水库蓄水、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10月26日上午,宜昌气象部门经过认真分析,当日在发布的《长江上游一周降水预报》中明确指出:“27-28日受高空槽、中低层低涡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长江上游流域自西北向东南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其中嘉陵江、乌江流域、三峡区间有大到暴雨。

长江上游流域是三峡水库蓄水的重要来源,降水预报是否报得准,降水落区、时限是否报得好,是蓄水成功的重要一环。随着时间的临近,三峡气象服务中心27日再次发布预报。并且预报与实况相符,气象服务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0月29日09时,当宜昌气象部门发布的长江上游流域降水预报与降雨实况得到进一步确认后,三峡梯调通信中心水资源利用部工程师李波感慨地说:“这次强降水预报确实报得准,而且服务效果又好,这对今年三峡水库汛后蓄水来说,应该称得上是一场完美的收官之战。

截至记者发稿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为25000立方米/秒,出库22900立方米/秒;三峡坝上水位174.88米,坝后水位67.44米。目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蓄水、通航、发电正在安全、顺利的运行。

一场堪称完美的收官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