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池的交通变迁
盛夏的赤水河畔,阳光充足,万亩竹山连绵起伏,郁郁葱葱。
7月22日上午10时,站在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破竹机旁,殷万忠抹了抹汗水,手一挥,大吼一声,便将身前粗壮的楠竹撞成几片。
深山砍伐而来的绿竹,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序之后,将被制作成地板、马桶盖等各种精美用品,通过陆路、水路进入川、渝、贵州市场,甚至漂洋过海摆在欧美国家百货商店的货架上。
北接川南,东邻重庆,赤水一直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长长的历史镜头中,从因古代水路交通发达而形成边境经济文化中心,到现代陆路交通盛行一度被边缘化,再演变为今天出省高速大通道上的旅游胜地,这座历史悠久、风景独特的城池,拥有着一波三折的交通变迁史。
殷万忠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赤水,“我曾听爷爷辈的老人们说起过,清朝年间,这里商铺、酒肆、作坊林立,来往客商说着不同地方的口音。”
点击赤水市人民政府网站,关于曾经的“黄金水道”,有着这样的文字描述:“乾隆十年,贵州总督张广泗请准疏通赤水河,赤水河成为川盐入黔重要通道,各地商贾云集赤水,大量流民涌入烧炭、种靛,以盐运、竹木为主的经济迅速发展。”
赤水港作为贵州第一大通江港口,赤水城也因而成为我省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直到今天,赤水河仍然绕城而过,通江达海,是川、黔间大宗货物运输的主要水道。
时过境迁,进入现代。公路一条接一条穿山越岭,人流、物流更多不再依赖传统水运。一夜之间,边境之城景色依旧美丽,喧嚣声却渐渐沉寂下来。
对此,赤水市百冠纸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秀兰感触最深:
“以前从赤水到省会贵阳要9个小时车程,天不亮就出发,晚上才能到达,那真叫一个‘两头黑’。就是到邻近的四川泸州,虽然只有短短七八十公里,也得走两三小时。”专门负责公司销售的她,对山路十八弯的国省干道苦不堪言,原材料不好运进,成品不便运出:“来的客商少,市场也难以拓展。”
2013年11月29日,仁赤高速公路通车;2014年6月29日,成都经自贡泸州到赤水的高速公路通车。
“贯通高速公路是赤水人多年的梦想,只是没想到实现得那么快!”赤水市副市长吕平喜出望外。
穿山破壁架飞桥,一条崭新的出省大通道在川黔之间南下北上,而赤水,人潮如流涌进涌出,重新成为贵州北大门璀璨明珠。
“距遵义300公里,两个半小时,距贵阳450公里,四小时,距重庆240公里,两小时,距成都340公里,三小时。四小时经济圈辐射2亿人。这是多大的市场啊!”吕平兴奋的掰起指头算大账。
“中午在贵州尝豆花,下午去四川涮火锅!一天之内尝两省的美味。”
从赤水市出省,一路高速公路到四川省泸州市,只要20多分钟车程,泸赤同城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每个周末都是黄金周!”
8月2日,正逢周六,赤水游客接待中心副总经理唐善文忙得脚不沾地。一份报表正摆在他的办公桌上:1至7月,全市游客增长130%,旅游收入暴增200%。“今年各个景区的门票收入预计5000万元,比去年翻三番不止。”
8月3日,面对着满仓库散发出大自然清香的新竹,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应贵很兴奋:“上个月,美国、德国、马来西亚的客商来厂里面考察,还下了订单。”
张应贵显得乐不可支,这三拨客人才和他打完电话,就分别从赤水市周边的贵阳机场、遵义机场、泸州机场来了。
“高速出省大通道为赤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吕平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仁赤高速公路的车流量超过了420万车次。
而这背后,还有一组更有说服力的数据:1至6月,赤水市在全省各县市综合指标排名19位,与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7位,与2012年同期相比上升6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