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板凳拉家常,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近来,在阳朔县经常可以看到县、镇、村三级干部,深入乡村与群众一条板凳拉家常。他们大多三五人一组,到群众中间家访、问计,决策,只要是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他们都喜欢听、喜欢问,遵循民意做的每一件实事,都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当地群众俗称他们是“小板凳”工作队。(新华网 6月23日)
“群众路线是传家宝,教育实践活动不光是干部受教育,群众也从中得实惠,因此‘坐板凳’的基本功更不能丢。”该县的党员干部对小板凳工作方式有一致的共识。
板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木头做成的一种凳子。这种凳子没有靠背,没有扶手,结构简单,样子“寒碜”。然而,板凳却很实用,乡里乡亲聚会或议事时离不开它。人们坐在板凳上,围拢一起,没有高低贵贱,却有浓浓温情,彼此敞开心扉说知心话。
一条板凳拉家常,形象而生动地体现了党员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肝胆相照的高尚情操和政治本色,也深刻说明了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道理。作为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如果领导干部一天到晚只想呆在办公室,不愿到基层去转转,不愿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上促膝谈心,那么,失去的将是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一条板凳拉家常是一种态度。当前,我们正在践行群众路线。怎么样才能让群众路线接地气?那就是要求下基层、接地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就是要让干部摆正位置,放低姿态,找准定位,坐“一条凳子”和群众“掏心窝子”,付出真心,带上真情,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常坐一条凳子,一视同仁、平易近人。干部眼睛要向下看,身子往下移,察民生,品民情,解民意,时刻把群众放在心里装在心上。
一条板凳拉家常是一种行动。作为党员干部,来自于人民,依靠于人民,就要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要忧民之所忧。多听一听老百姓的愿望,多想一想老百姓的感受,多看一看老百姓的工作状况,多体会体会老百姓生活的艰辛,才会发现问题所在,才会了解群众所盼,转变作风才能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改进工作才能改到百姓心坎上。
一条板凳拉家常,小事中见大情怀。在这样的细枝末节中能窥探出个人的党性修养,领导干部要把下基层,接地气当成一种习惯铸就一种品行,把与老百姓同坐一条板凳作为检验群众路线走得怎么样的试金石,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尽显自己的公仆意识与为民情怀,归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