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篇“新春小报道”里的民生发展大视角
当读了红网2月20日发布的“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之一,即《75岁老太太回娘家,98岁老母亲有话说》一文后,我不仅仅为报道中的一家人幸福团圆的场景所感动,而且透过这则“新春小报道”,也深刻体会到了社会民生的发展与和谐。
报道中这样描述,大年初二下午,75岁的邓梅兰一家坐着女婿的车,去给98岁老母亲拜年,让女婿一脚油门开到了南冲村,“现在村里一天一个样子,隔一会儿没来,差点娘屋里都找不到啦”。通过诸如此类的客观真实的描述,我们可以探知一二:一方面,当地村民的生活状态生动展现了出来,买“小车”开“小车”在农村里已经是非常普遍,村落建设日新月异,同时交通日益便利;另一方面,人们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提高。
这则“新春小报道”所展现出的,即是当前许多地方民生迅速发展的鲜明事例,亦是对决策层“始终坚持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迅速抓好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努力建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谐融洽的幸福家庭”这一努力的积极回应。一句“村里一天一个样子”,如此朴素自然,却又十分形象地折射出当地农村民生发展的一个大视角。
所谓“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民生问题历来是一个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改善民生也历来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显而易见,从这些年来湖南出台的各类惠民政策,尤其是大力扶持农民、农业、农村等“三农”发展的措施等,都可以看出:在湖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湖南始终把民生事业的发展作为头等大事在抓,始终坚持“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真正通过行动,来为老百姓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困难。
当然,“民生发展”是一项需长期坚持发力的系统工程,一篇篇“新春走基层”的新闻报道也仅仅是以小大见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换言之,民生问题远非如此简单,所涉及的还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治理等各个领域,这些领域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倾斜,且要系统化解决。尤其是如何加大对落后地区的“精准扶贫”,仍是摆在执政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工作,考验者执政者的智慧。
在我看来,解决这些民生问题,不仅仅是如何投入,更要寻找新动力,集聚社会所有力量一起突围。让发展惠及民生,让人民群众普享改革的胜利果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即是一个重要的“新动力”所在,绝不能有丝毫忽视。只有切切实实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活得更有尊严”,这才能从根本上凝聚民心,激发民众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与热情,从而真正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与稳定和谐。
文/李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