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玉屏县“七站八所”并为“三办三中心” 只进一个门 办妥千家事
乡镇一级在机构设置上站、所林立,门难找、人难寻是农民群众办事常遇的烦心事;而各站、所间人员分散、忙闲不均,更影响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畅通。在此背景下,贵州省玉屏县于2013年起探索将乡镇的“七站八所”按职能相近原则合并为“三办三中心”,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办妥千家事。
部门整合,让办事不再折腾
玉屏县田坪镇长冲垅村的杨长刚想拆了老房建新房。“头几年往镇里跑了几趟去办建房手续,但不是这个不在就是那个下乡去了,就这样耽搁了。”一连跑了几趟没着落,杨长刚颇为窝火,“去年底听说镇里搞改革,进一个服务大厅的门就能办好整个手续。过了春节去一看,还真是这样,在那填好表格第三天就有人来家实地查看情况,第四天就到服务中心领证了。”
为办一个事来回折腾好几趟,杨长刚的遭遇恐怕不是特例。一个普通乡镇的主要职能部门有农业、水利、林业等22个站股所,俗称“七站八所”。一方面是站所林立,另一方面却是人手紧缺,“平均每个站所的办事人员只有2—3个,少的甚至只有1个。遇上干部下乡或请假,群众来了往往找不着人,只能多跑几趟。”田坪镇组织委员洪乃彬说。
近年来乡镇在原先“七站八所”基础上,又增设了计生协会、安监站、交管站等机构,群众办一件事往往要在几个职能职责相近的部门中来回跑,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4月,玉屏县试点启动了乡镇人力资源整合。“就是将‘七站八所’按职能职责相近原则,重新整合,成立‘三办三中心’——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和社会事业管理办公室、民生事业服务中心、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办妥千家事。”玉屏县委书记王俊铭说。
站所瘦身,解决忙闲不均
“以一个房屋手续为例,以前先要到村里开证明,再到镇上村管所办建房手续、国土所办土地使用手续,进多个门办一件事。要是有一个站所人员不在,就几天都办不成。现在只要到整合后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管理办公室就可办妥,非常方便。”谈到整合前后的变化,洪乃彬表示改革为群众带来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小部制改革在便利群众办事的同时,解决的也是乡镇站所人员较散、忙闲不均、效率不高的问题。
玉屏县一位乡镇干部抱怨:“没有改革前,忙的永远是那几个部门,如党政办、综治办、计生站。其他像林业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每年仅在发放退耕还林款和录入新农合资料那两三个月工作量大;还有诸如文广站,平时基本没活干。”
玉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何向东表示,乡镇部分站股所工作属“季节性”工作,有的站所工作又无“淡季”,出现了同一乡镇的干部、站所间忙闲不均、“闲的闲,累的累”的现象,从而滋生了少部分干部的“庸、懒、散”现象,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办事效率低,难以适应繁重的公共服务和业务工作需要。
为确保群众办事找得到人、能办成事,乡镇“三办三中心”将工作人员姓名、照片、职务、职责、手机号码等信息公示,将办事流程图全部上墙,做到“有牌子、有办事流程图、有工作人员去向牌、有工作人员职责、有工作人员桌牌”,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一门式综合性服务。
“另外,‘三办三中心’还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做到‘一人多能、一岗多责’,除精通本职工作外,还要会办1—2项相关相近业务,避免以前要么人员不足顾此失彼,要么倾巢而出关门走人的现象。”何向东说。
竞聘上岗,激发干事活力
“改革不是对乡镇站所进行撤并,而是在现有人员及编制不变情况下进行整合。”何向东说,为避免因改革而影响上级部门对乡镇的支持、指导和监督,玉屏县实行“对内统筹、对上保留”原则,继续保留原站所牌子、公章,改革后,站、所干部全部进入“三办三中心”工作,由主任统一调度安排。
据介绍,在部门整合过程中,乡镇各办(中心)主任一般由副科级领导担任,而副主任则全部实行竞争上岗,普通干部工作岗位实行人员选择工作岗位、中心主任选择工作人员的双向选择。
以田坪镇经济与社会事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超为例,这个2013年7月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翌年便通过竞聘走上中心副主任岗位。张超在入职头一年的驻村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县里授予优秀驻村干部称号,而在竞聘考试中,更以97分的总成绩位列第一。
“像张超这样的年轻干部并不鲜见,在各办(中心)副主任中,有2人是才转正的公务员,5人刚从驻村岗位上抽调到镇里。”洪乃彬表示,改革以来,镇里有12名干部职工调整了工作岗位,“通过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让好钢真正用在了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