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创新何以可能

06.03.2015  14:32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又强调,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浪潮。

    今年1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发表特别致辞中,就已提出“双引擎”概念。粗略地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侧重于激发民间的主体力量,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则侧重于激发政府的主体力量。但显而易见的是,推动大众创业,迎来万众创新的浪潮,与政府主体如何作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创新成为主旋律、成为浪潮,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尊重创新的社会,容忍创新的社会,保护创新的社会,让创新者获得应有回报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都以创新为荣,每个人都有实现聪明才智的机会,每一个奇思妙想都不会被粗暴扼杀在摇篮里,暂时失败的创新者同样能获得人们的尊敬并且能东山再起,成功的创新者更能“名利双收”而不遭人眼红算计。只有在这样健康的创新文化中,只有形成这样健康的创新文化传统,万众创新才有可能。

    万众创新的价值不仅在成为“引擎”,不仅表现为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超越现实的理想,乃是人的天性。不断创新的人生,乃是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在创新中,人的自身价值得以实现,人的精神追求得以满足,人的短暂的一生才能获得有意义的存在感。

    一世之才,足够一世之用。亿万人民不缺乏聪明才智,可能的是还缺乏创新的觉悟和勇气;亿万人民也不缺乏奇思妙想,可能的是还缺乏实现创新的条件。与爱迪生齐名的发明家凯特林,一生拥有或与人共有140多项专利(也有的说是200项),在通用汽车公司期间,他的新创意常常被评审委员会否决,所以他最讨厌“委员会”这一事物,曾说,要想扼杀一项新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成立一个“委员会”。对于这种观点,我们是不是反感,甚至还认为有点“大逆不道”呢?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强调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同时强调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政府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是释放、激发亿万人民创造性的关键所在。(滕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