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简出亲和力 放出凝聚力

13.08.2014  18:49

               

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万山区把简政放权作为“当头炮”,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为群众提供便捷、公开透明的服务,让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畅通高效、充满阳光,进一步凝聚正能量。

变“多步走”为“一站式”

按照“公开、便民、规范、高效”服务型窗口的要求,简化办事程度,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一是优化服务设置。 对审批权限有一定季节性和时间性的审批部门,纳入中心“流动窗口”管理,定时定人到政务服务中心“流动窗口”集中办理,实现了“行政提速、服务提质”。 二是简化审批程序。 发放服务指南,对群众要办事项的流程一次性告知,实行服务事项、申报材料、办事程序、承诺时限和代办人员公开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三是完善网络服务。 把政务网站、政府网站、部门办公系统等联网运行,依托网络平台,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下载、网上咨询等方式,实现网站“1对1”专人服务。截止目前,共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公共服务项目63项,开展窗口服务行业培训12场次,党员干部帮助群众代办,解决困难260余件,办好事实事550余件。

变“一言堂”为“百家鸣”

充分了解群众所思、所急、所盼,最大限度集中民智、顺应民意、凝聚民力。 一是作风好坏群众说了算。 坚持开门搞活动,采取建设意见箱、开通举报电话、发放问卷、开通书记信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在工作作风方面的意见建议,查摆班子及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重大决策群众说了算。 围绕“干什么怎么干,群众说了算”的工作思路,“一把手”不再自行“配餐”,改为群众自己“点菜”,由群众自己讨论决定,提高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黄道乡白屋场村在发展“铁扫帚”项目中,为尊重民意,村干部、驻村干部深入群众家中讲解“铁扫帚”种植方法和效益,使得该项目得到群众一致认可。 三是工作成效群众说了算。 要求驻村干部通过群众会、院坝会、广场会等形式,深入基层、贴进群众,请群众当评委,让群众寻“病因”找“症结”,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打分。截止目前,共走访群众13600人次,帮助理思路出点子222个,解决实际困难774个,办理好事实事885个,协调解决资金256.5万元,赢得群众好评。

变“糊涂账”为“明细单”

定期向社会公布行政(党)务的内容、实行情况,从源头杜绝上执法不公和政(党)务不明等现象发生,使各项工作在群众监督之下公开透明运行。 一是网上亮出“家底”。 把政策文件、财政信息、人事信息及督察检查情况等内容公布到万山综合门户网,让大家怀揣一本明白账。区法院通过门户网站、电子触摸屏、微博、微博等媒介,公开案件审判流程公开,并对2013年以来办理的200篇诉讼、执行案件生效裁判文书全面上传到中国裁判文书网和该院门户网站,实现裁判文书网上公开。 二是村(党)务发言人帮忙晒村(党)务。 推选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责任心强、熟悉村务工作、擅长语言表达的驻村干部为村(党)务发言人,以每季度召开一次的形式,及时公布村级财务收支、经济项目、村支两委和驻村干部责任目标履行情况以及季度工作安排等内容,使村(党)务公开由原来单一的“墙上贴”变为“嘴上说”、“墙上贴”、“网上晒”、“群众评”多种形式相结合,让群众心中明明白白,消除党群之间误解。 三是加强纪律约束。 出台出台《万山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细则》、《关于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从领导示范、制度规范、监督制衡、文化养成等方面要求干部切实改进作风,防止政策法规不公开、办理程序不公开、办理时限不公开、收费标准不公开、服务承诺不公开、监督渠道不公开等和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消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