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年前人类“洞穴家园”咋发现的?长啥样?

20.04.2021  03:21

  近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贵州省贵安新区招果遗址入选。“此生最难忘的三天!”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招果洞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张兴龙,在社交媒体上感慨并写下参评感受。

  招果洞遗址中发现的通体磨光石器、火塘、随葬品等遗迹、遗物,为探讨磨制石器的起源和功用提供了新证据,为揭示旧石器时代晚期穴居人群的行为和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材料,有望描绘出南方山区古人类的生活图景。

  招果洞遗址出土的通体磨光石器。(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提起招果洞的发现过程,张兴龙记忆犹新。2016年,为了配合贵安新区的开发建设,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贵安新区进行文物普查。当他们来到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组附近时,发现当地地势平缓、水源充沛、动植物丰富,适合人类生存,“感觉会有古人类遗迹”。

  向当地村民打听后得知,当地有一个名为“牛洞”的洞穴采光非常好,而且与坝区的相对高程约50米。“我们当时很兴奋,这里具备食物丰富、住得舒服、方便进出等条件,有古人类遗迹的可能性非常大。”张兴龙说,在村民的带领下,他们找到了洞穴,并发现了肉眼可见的文化堆积层。“这个洞穴几乎是正东朝向,采光非常好,可以说是一个‘阳光房’。

  招果洞遗址的文化堆积层(局部)。新华社记者施钱贵摄

  于是,长达五年的招果洞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就此拉开了序幕。招果洞遗址厚约8米的文化堆积层,给考古队员带来很多惊喜:地层中发现的通体磨光石器,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发现的51个火塘,是目前中国发现的用火遗存最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之一;距今3万多年地层中发现的磨制骨器,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磨制骨器之一……

  “招果洞遗址的文化堆积层从距今4.5万年开始,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在全国范围内十分罕见。”张兴龙说,文化堆积时间跨度长、完整度高,是招果洞遗址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招果洞遗址的遗迹、遗物非常丰富,发现51处用火遗迹、2座墓葬,大量石制品、磨制骨角器,以及和人类活动有关的动植物遗存。“可以辨认的动物遗存包括猪、牛、虎、狼、鹿等,仅种属就多达25个,同时还有稻谷、粟、猕猴桃属、葡萄属等众多植物遗存。

  招果洞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张兴龙介绍,招果洞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古人类的食谱、不同时期的食物变化、农业的起源、石器技术的发展、现代人的起源等学术课题提供重要依据。张兴龙表示,发掘工作结束后,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学术研究以及遗址的保护、开发。“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半年左右就可以出考古简报。”他说。(记者 施钱贵)

[责任编辑: 刘菲 栾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