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变出四季水果飘香

04.06.2015  11:37
  山东品种“”到野鸡落

空运枝条“繁衍”出来的故事

  2007年冬,野鸡落农民谢全昌从山东空运车厘子(当地农民称之外地樱桃)枝条到毕节建果苗基地,给了小寨组农民谢应奎两枝。一辈子“”果的谢应奎奉若至宝,小心翼翼将车厘子嫁接到土生土长的樱桃树上。

  2011年春,谢应奎的杂交车厘子挂果,5月中旬,枝头挂车厘子,红得让人馋涎欲滴。

  谢应奎接着用二代车厘子枝条嫁接了100多株,如今普遍挂果,今年,他的1亩多樱桃就卖了5000多元。

  野鸡落普遍种植本地樱桃。谢应奎种车厘子,好比别人还在开拖拉机,他已开上了汽车——车厘子属樱桃类水果,比樱桃晚熟,个大,50颗左右就有1斤,上市后,最便宜也要10多块钱一斤……

  2013年,山东车厘子成功“落户”野鸡落的消息从谢应奎家的果园不胫而走,化作乡政府趁热打铁,引进车厘子苗,在野鸡落村种植100亩,明年即将挂果。

  而这一腾笼换鸟举措,在野鸡落村已是第三“”——果品种换代升级。

  在野鸡落,带有第三“”性质的果品种换代升级,最普遍的就是当地800多户农民齐齐将原来收益不太理想的本地樱桃换成了玛瑙红樱桃……

水田改旱地

改出真命题“有果便是粮

  野鸡落村的第一“”始于30年前。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第一轮变革,让农民得以从“大锅饭”体制下“分灶吃饭”——生产方式之变,成了野鸡落农民经历的第一“”。

  史无前例的新型生产关系刺激了生产力,野鸡落自上而下的一梯梯水田让习惯起早贪黑的农民给种得“水汪汪的”,夏夜的蛙声此起彼伏,秋天的金黄养眼养身,农民一下子从“青黄不接”跃升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但“三犁三耙”的艰辛很快就打破了“小富即安”的生活状态,“碗里有”的农民开始思考“兜里有”。

  90年代,他们开始在“水汪汪”的稻田中间开沟,放干田水,种橘子,“腾笼换鸟”开启了“窗口”。

  冬天,他们摘下枝头的橘子,背到街上出售,然后买回一家人须臾不离的大米——不种水稻种水果,田间无米不缺米,水田改旱地给他们改出一个颠覆传统的真命题——有果便是粮!

  除了种橘子,他们还种樱桃、桃子、梨子,村支书唐蛤忠说,单他家的水果品种就有7样,一年四季都在卖水果……

  粮地变果园,野鸡落农民迎来第二“”,让他们迅速走完了祖辈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没有走完的路程。

政府引导群众

引出“四季水果村

  橘子从起初的几毛钱一斤上升一块多钱一斤,表面看,赚了。但当其他水果诸如樱桃卖得更疯狂的时候,橘子的“当家地位”受到了挑战。

  此消彼长,橘子的增收功能在樱桃面前相形见绌。

  时间指向新世纪,看好樱桃的农民砍掉一半多的橘子树,开始广泛种植樱桃,再次腾笼换鸟。

  农历正月,大片樱桃花开得满坡粉白,远看如雪景——杨家寨组农民郭太军每次乘车外出,都会向一车人打趣:“其他地方腊月下雪,我们那里正月才下,一下就是七八天……”不知情者问什么雪要下七八天,郭太军说,其他地方下“雪花”,野鸡落下的是“花雪”,人家这才恍然大悟。

  纳雍玛瑙红樱桃在总溪河畔培育成功后,化作乡政府先人一着,考虑“提前量”,将玛瑙红樱桃老板徐富军引到野鸡落建200亩示范基地,“做给百姓看,带领百姓干”。

  许多老百姓照葫芦画瓢,或买玛瑙红樱桃枝条嫁接到早已投产的樱桃树上改良品种,或直接砍掉老化的樱桃树重植玛瑙红樱桃——2012年至今,野鸡落村810户人家已种玛瑙红樱桃1200多亩。

  乡政府为让低海拔的野鸡落“春吃樱桃夏吃梨”,四季水果接茬,又引导百姓种梨、种桃……农民郭太军说,从4月下旬开始吃樱桃算起,随后吃桃、吃梨、吃石榴,直到冬天吃橘子,一年四季都可“尝鲜”。

  1980年,谢应奎才30岁,那时他种田,是“粮农”;几年后,他放干水田种橘子,当了“果农”;2007年引进车厘子,下了一步“先手棋”。如今。64岁的他靠四季水果,每年都2万多元进账。“靠水果过日子,钱不少,费力不多,几乎每家都省出一个劳动力。省出来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到水果成熟时再回来卖水果……

  大方县鼎新乡同心村、猫场镇永乐村与野鸡落隔瓜仲河相望,也种樱桃,但路不通,樱桃成熟时节,得背到野鸡落卖给水果商。

  眼下,化作乡政府已争取资金搭建野鸡落大桥,以连通同心村、永乐村,同时还拟建野鸡落村水果批发广场。以往来野鸡落收购水果的商贩前脚接后脚,杭瑞高速、厦蓉高速通车后,水果商到批发广场集中收购,野鸡落水果当天就可以投放贵阳大市场。

    (通讯员 周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