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双流三合村“三合工作法”:合力合群合心
10月份,在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颁奖典礼上,开阳县双流镇三合村持续推进多年的“三合工作法”,从全国5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奖”。
三合村于2000年由田坝村、瓦厂村、塘坎村和双合村四村合并而来,总人口449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5%,200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仅687元。“合力富民、合群惠民、合心聚民”,在“三合工作法”的带动下,2013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涨了13倍,达到8932元;连续3年“零案件”,8年“零上访”。
合力富民 信用建设引财源
今年7月,三合村村民张传贵联合同村六七家农户,打算建一个肉牛养殖基地,可是他为资金犯起了愁。“当时已经联系好山东的卖家,但钱迟迟凑不齐。”张传贵说。
买一头肉牛要七八千元,养殖场养一百来头就要七八十万元,几户人家凑起来不过四十万元,还差一半。思来想去,几家农户决定贷款。原来,针对农村借贷难、村级企业发展缺乏资金的难题,三合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开展信用村建设,推行“十户联保”,试点开展信用农户申贷。
“我们不懂的,工作人员都帮我们办好了。”张传贵说,贷款手续办得很快,“五十万块钱的贷款第二天就到手了,我立马买了去山东的飞机票。”
合群惠民 修起进组进户路
“我家门口这条路修好了,老人进出就方便多了。”说起即将修通的进户路,三合村坡上村民组苗族村民马国军满是期待。
原来,尽管坡上组的进组路早已经修好,但马国军家离进组路还有80米的距离,这段路坎坷难行,一下雨就泥泞不堪,非穿雨鞋不能进户。马国军家庭比较困难,加上刚刚拆老房、建新房,经济情况更为窘迫,他已无力修这条进户路了。
本月初,村支书严文富来到马国军家,了解情况后,决定资助马国军20吨水泥、20方沙、10方碎石,并嘱咐他“有困难跟村委会讲”。
今年10月,三合村30个村民组的进组路全部打通,共计77.8千米。
合心聚民 党群干群一家亲
“快点叫人来,五保户杨文义不行了……”11月1日,三合村村委会电话响起,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声音。
挂断电话,严文富立即来到杨文义家,只见73岁的杨文义躺在床上,几位村民正手足无措地挤在狭小的屋里。“严支书,我有冠心病你是知道的,只求村里帮我弄一口棺材。”杨文义说。严文富把杨文义“骂”了一顿后,立即同在场的党员和村干部凑了1100元钱,把杨文义送到了医院。
“当时我是一心求死,是村干部帮我把命捡回来了,医生听说我的医疗费用都是村干部凑的,都觉得不可思议。”杨文义说。
据严文富介绍,目前三合村共有70余户五保户,每一户都有一名村干部定点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 本报记者 冯人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