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县未来五年新型职业农民人数达3000人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6日电 “十三五”期间,三穗县将按照“分类培训、服务产业”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认定管理的长效机制和政策扶持体系,定计划、分步骤培育生产经营型、社会服务型和专业技能型三类新型职业农民。计划从2016年起,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人以上,到2020年,全县新型职业农民达3000人以上。
坚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职业农民。三穗县紧紧围绕“6个100万”工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在从事粮食生产、畜禽养殖、蔬菜、经济林果、中药材等产业的从业农民中进行培育、认定、扶持。以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为主,重点围绕粮食生产、蔬菜、园艺、畜禽养殖、乡村旅游、农机化、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开展培训。
优选培训对象,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在培育工作中,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指导扶持相结合,按照不同产业和不同服务类别,分类确定培训对象、设置培训课程,开展精细化培训。实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强化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训。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的主要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的业务骨干为重点对象;以农村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回乡创业的青壮年、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为优选群体。以提高农民的技术为主,突出三穗特色优势,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同步小康创建要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农村电子商务等培训力度。
采取多种方式,注重培育实效。采取课堂培训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适应成人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利用网络课堂、田间课堂、流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分段式培训、操作性培训、参与式培训。对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农民进行分类、分层、各有侧重的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配套创设相关政策予以扶持。同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对已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动态管理。
强化保障措施,形成长效机制。三穗县在产业扶持、科技扶持、金融扶持、经营支持、信息支持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优先支持。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规模、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认定,实行准入制度,主要成员必须具备职业农民资格。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认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同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考核范围,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整体推进。
据了解,2014年已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0人,2015年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0人。(姚本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