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遗址利用与发展研讨会暨重庆建峰工业集团调研座谈会在省社科院举行

17.12.2017  22:59

12月16日下午,省社科院院长吴大华在省社科院第一会议室主持召开“三线建设遗址利用与发展研讨会暨重庆建峰工业集团调研座谈会”。参会人员有专程前来省社科院调研三线建设研究及转化利用经验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秦士由、重庆建峰工业集团特色小镇项目部总经理郑志宏,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贵州省三线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麻勇斌研究员,贵州省三线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副所长范松研究员,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忠文副研究员,贵州省三线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李代峰副研究员,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周之翔、谢孝明、黄昊,助理研究员徐适、姚鹏等专家学者十余人。

在会上,麻勇斌研究员等学者回顾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发起成立贵州省三线建设研究院的缘由与经验。梳理了三年来的工作成绩,如主持完成六盘水市三线建设博物馆建设规划、举办全国性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配合国务院参事室的三线建设遗址普查行动、参与遵义、安顺等地方三线建设遗址开发文产项目等。讨论确定了2018年的工作计划及未来几年的工作目标与基本思路。

秦士由参事和郑志宏总经理分别介绍了重庆市开展三线建设遗产研究利用的情况、重庆建峰工业集团及其前身816厂的建设历程。816厂建设始于1966年,计划建成为我国核武器原料制造基地,是极为重要的国防工程。项目历时十余年,投入工程兵及基地人员近十万,耗资7亿多人民币(当时币值),在深山岩体中挖掘建成规模庞大的洞窟基地。80年代项目下马,816厂1.5万余干部职工奋发努力,投身化工领域,完成了军转民的艰辛过程,发展成今天的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是上市公司,是全国知名的大型化工企业。2002年,816厂项目解密。

郑志宏总经理介绍说,自2010年起,重庆建峰工业集团开始利用原816厂遗留的巨大人造洞窟打造旅游观光项目。2016年起,开始意识到816厂在整个三线建设历史进程中的独特性以及三线建设事业对于国家命运的重要意义,萌生了利用816厂遗址资源,打造军工特色小镇的想法。并与全国知名的三线建设研究者如王春才、陈东林等建立联系,通过王春才、陈东林的介绍,了解到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近年来在全国三线建设研究工作中行动积极、成绩领先、经验丰富。因此,希望向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取经学习,建立合作关系。

随后,全体参会人员还从三线研究理论范式、816厂遗址保护利用思路、军工特色小镇概念设计、世界工业遗产名录申报、文化产品打造等方面展开讨论。

吴大华院长在会议总结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话中要求要“尊重历史”。党中央的一系列举措宣示了我们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研究三线建设的历史,这是与国家命运密切相连的宏大工程。对贵州来说,三线建设的成就是我省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建设的精神是新时代贵州精神的重要源泉。我们做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研究,不能局限在贵州,要把视野拓展到国家战略层面,与周边省区密切联系,与国家意志同频共振。在“三线学”的科学研究以及研究成果转化利用工作中,既要借势而为、趁势而上,又要有定力,多积累,板凳能坐十年冷,咬定青山不放松。

吴大华院长表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开展三线建设研究,是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抢抓机遇而开展起来的,三年多来虽然面临经费短缺等困难,但一直坚持思虑谋划和实践行动,取得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愿意与重庆建峰工业集团开展项目合作,促进三线建设研究与遗址利用发展事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