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防”筑牢村寨防火墙
图为开展消防培训。(叶文松 摄)
图为消防志愿者开展消防宣传。(叶文松 摄)
图为开展消防检查。(叶文松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17日电 贵州省黔南州三都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水族自治县。近年来,三都自治县消防部门紧紧依靠人民政府,破解农村村寨火灾防控难题,在制度建设、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宣传教育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集“法防、技防、人防”为一体的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的村寨防火之路。
“法防”筑牢防火之盾。该县以《消防法》、《贵州省消防条例》为主框架,结合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特色,通过充分的调研积极提请县人民政府、人大于2010年6月1日颁布实施了《三都水族自治县村寨消防条例》,《条例》明确了县、乡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消防工作职责,并对村寨的规化、布局、改造,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志愿消防队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推动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村寨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基础,《条例》实施5年来,该县农村消防工作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火灾防控能力不断提升,《条例》的护盾作用正逐年凸显出来。
“技防”构筑安全之墙。该县紧紧抓住传统村落保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农网改造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积极为农村村寨火灾防控出谋划策,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屋室内线路改造,一并纳入传统村落保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近年来,三都县先后实施了都江镇怎雷村、控抗村、坝辉村,三合街道排招村、排烧村,普安镇高平村、野记村,大河镇龙场村等10余个100户以上的大村寨的道路建设、消防设施和水电项目改造工程,全县已有1.1万户群众完成电器线路改造。二是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将2至3个重点村寨的消防设施、消防水池、室外消火栓、手抬机动泵和水枪水带购置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2015县财政拨款30万元用于排招、排烧两个村寨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斥资80万元在高寨配置两台水罐消防车,切实增强村寨火灾防控能力。
“人防”汇聚民力智慧。该县整合镇(街道)资源,将森林防火、民兵应急队伍等统筹建设。各镇(街道)均建设了一支不少于3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并配置手抬机动泵、水枪水带、火钩铁铲等必要工具。加强村寨志愿消防队伍建设,各镇(街道)按照常住人口超过1000人的行政村、自然村寨配置1名兼职消防员,按照1池1队2泵的要求建立志愿消防队伍。在全州率先成立了首支“女子义务”消防队,消防水歌传遍村头寨尾。三是强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2015年县政府投入经费制作了2000余张消防宣传挂历、6000余张《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3000本学生消防安全读本、1000张农村防火警示光碟,并分发至全县各镇(街道)中小学和连片的自然村寨;四是依托“一村一警务、人大代表走消防看执法、农电工进村入户”等工作机制,先后举办了派出所民警、村居两委干部、专兼职教师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班25期,号召动员社会各界开展声势浩大的消防宣传工作,唤醒群防群治消防安全意识。
据统计,三都水族县30户以上50户以下的木质结构房屋连片集中自然村寨有377个,50户以上100户以下的木质结构房屋连片集中自然村寨有199个,100户以上的木质结构房屋连片集中的自然村寨有54个。县、乡人民政府按照“合理规划、明确分工、逐年实施”的原则,统筹发改、财政、民政、住建、水利、供电、消防等部门,组织抓好制度建立、基础调研、资金测算等工作,针对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积极探索“法防、技防、人防”为一体的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的村寨防火之路,真正筑起一道道农村村寨消防安全“防火墙”。(叶文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