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让绿水青山  变“金山银山”

28.06.2015  12:47

 

刘世锦

    卢迈  

周林

   林桂军
    王均豪
 

 

    昨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国务院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博士呼吁,要对生态资本进行核算,绿水青山就是贵州最好的生态资本,要把这笔账先算清楚。

  刘世锦认为,“一带一路”依靠绿色的观点、方法、理念来发展,这一战略也是绿色发展战略,要让绿色发展具有可操作性,重点是促进社会各界重视或者加强对生态资本的核算。

  核算出生态资本到底有什么用?刘世锦用贵州举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在贵州的一些绿水青山的地方,老百姓还是比较穷,还在呼唤金山银山。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让绿水青山的资本可计量、比较、交换,甚至实现货币化。

  在这一前提下,任意项目和投资的结果都可以被量化和比较,一个工厂的建设可能增加了物资,创造了就业,但可能破坏了植被,社会资本和生态资本上的得失如何去衡量?生态资本的核算就派上了用场。

  他还举了个例子,现在财政每年都要为生态保护投很多钱,用生态资本后就可以很清晰地算出结果并比较,例如投资一万元钱有三种方案,一种方案产生8000元的生态资本、第二种六千元,第三种四千元,那就该果断采取第一种方案。

  生态资本核算应用广泛,但刘世锦也承认,目前定价问题仍是最大难点,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产品评价体系,用具体的、市场化的办法去评价,他建议将绿水青山拆分为水、植被、土壤、空气等子项,根据受污染的程度进行评级,再赋予不同的权重,算出总的生态资本价值。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也认同绿色生态核算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联系起来的好办法,做好绿色经济的核算,才能真正从数量上把握地方的发展,他也表示基金会愿意对这一项目进行支持合作。

  论坛上,国际组织负责人、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负责人针对“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各国共赢”、“如何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如何加强与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等议题作了主题演讲。之后,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和管理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展开合作。

  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周林:

  贵州的“

  可飘到国外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院长、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周林认为,贵州的大数据中心、云上贵州等,在中国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对“一带一路”国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建议贵州想得更远一些、更开放一些,把自己的高科技产业营销到“一带一路”国家去,服务其中的小国家和欠发达的国家,成为他们的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

  同时可以多利用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商学院平台,帮助中国企业包括贵州企业找到在这些国家发展的机会。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

  一带一路建设

  能引商业投资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介绍,“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在2020年大概是8.2万个亿,这么多的资金投入来自什么地方?很显然来自企业和个人。吸引企业和个人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弥补资金不足,也可以降低风险;

  他建议,要创造条件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需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推广和建立PPP中心,推动信用评级建设,并发起基础设施债券和信贷,鼓励企业使用资本市场来竞标。政府也要有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减少企业和个人的不确定性。

  上海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

  要做绿色产业

  才受世界欢迎

  “有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才能够走得更远”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认为,参与“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做绿色的产业,才能够让中国的企业走向国外,得到“一带一路”各国的欢迎,所以企业的战略愿景必须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

  王均豪建议,在基础设施投资中,机场和银行的投资是最低的,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建设好“一带一路”的各个机场航线,建立航权的市场化机制,把航线培养起来,发挥作用。此外,在金融业中要尽量让民营银行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