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托起“脱贫梦” 黔东南州扶贫办帮扶雷山县方祥乡侧记

17.12.2015  22:49

倾心托起“脱贫梦

——黔东南州扶贫办帮扶雷山县方祥乡侧记

    一道又一道山梁绵延,一层又一层梯田伸展,行走在位于雷公山麓的雷山县方祥乡的公路上,从山头到田间、从村头到村尾,呈现出焕然一新、欣欣向荣的可喜画面。2012年以来,黔东南州扶贫办扶贫工作队入驻方祥乡后,沉下身子、真抓实干,倾心倾力做好帮扶工作,争取帮扶资金247万元,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大小项目16个,惠及群众3957人。2014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171.5万元,人均收入达6260元,脱贫人口378户1220人,顺利实现了“减贫摘帽”的目标。深冬时节,记者驱车来到这方热土,实地观察脱贫攻坚的成果。

     俯下身段,倾听群众所思所盼

    “我家姑娘2014年考取了大学,驻村干部们及时到我家慰问,询问我们在女儿的学费等上有无困难。这些事情虽小,但足以看出帮扶干部对我们群众的关心。”陡寨村第六组村民宋志华发出由衷的感叹。

    “在跟我们交谈时,他们都仔细记下我们的意见和想法,还反复核对,深怕漏记了什么。驻村干部们十分认真,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好起来的。”农户李一新激动地称赞。

    2012年,州扶贫办帮扶方祥乡后,由36人组成的工作队分成7个小队深入村寨,与村民聊天谈心、拉家常,对贫困群众生活的基本面貌和各村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按照县级干部结对帮扶5户、科级干部帮扶3户、一般干部帮扶2户的要求,进行结对帮扶。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走访农户200余户800余人次,与107户456人结上亲戚。

    “城里干部到我们村里来,没有架子,还帮我们干农活儿,听我们唠叨,解决我们身边的困难,这样的驻村活动真是太好了!”许多群众感慨地说。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对农户的情感。”州扶贫办驻村干部们把群众当成亲人,认真倾听群众的所思所想,尽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换来了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真心帮扶,倾情解决群众困难

    走在雀鸟村干净、清爽的村道上,一路青山养眼,层层叠叠的吊脚楼蜿蜒而上,而连接每一座吊脚楼的,就是这些经过硬化的村道,让群众在出行中省力不少,雨天路滑的危险也大为减少。

    “现在,村里的步道硬化了,村委会便民大楼的条件改善了,村寨里的沟渠维修好了……许多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回来都不敢认了。”说起村里的变化,雀鸟村65岁的老党员李忠诚十分开心。他说,要是放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

    “山后面有300多亩的农田,只有一条步道通向那里。我们上山务农都是早出晚归,因为步道没有硬化,很不方便而且危险。”看到州扶贫办驻村干部王文洪来了解情况,村“两委”干部及时提出了这个困难。王文洪得知情况后,立刻跑回“娘家”求助。很快,5万元的水泥、沙子等材料送到了村里。看到了村道硬化有了希望,大家积极投工投劳。如今,道路平坦了,村民们干劲也足了,这里还建起了产业园区,成了村民们的致富路。

    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往往是造成贫困的通病。这些年,州扶贫办积极整合各项资金,方祥乡的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方祥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路。现在路好了,就能极大调动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积极性。”方祥乡党委副书记罗国泮深有感触地说。

    此外,州扶贫办还出资10万元新建毛坪小学食堂,帮助格头村、雀鸟村“两委”添置7万余元的办公设备,解决陡寨村沟渠维修经费2万元……

    看到一件件实事办成了,群众的心宽敞了。善写对联的雀鸟村村支书吴贤,用一副对联表达了对扶贫队的感谢:“帮到实处解难题暖民心,真心扶贫你知我知大家知;大山深处感激情,感谢帮扶你谢我谢大家谢。

     精准选择,倾力托起群众“脱贫梦

    “别看它们块头大,对食物可挑剔呢。”来到方祥乡奇新特种养殖场,养殖大户沈佐新正在给饲养的野猪加食。几年前,这个安徽的小伙子和老家在方祥乡雀鸟村的妻子,来到这雷公山深处创业。2012年,夫妻俩创办了这个养殖场。如今,已拥有近100头种野猪,黑毛香猪80多头,商品野猪100多头。在州、县扶贫等部门的指导下,他牵头组建方祥乡新科野猪林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发展了社员54户,其中36户为贫困户。

    “来到这里,我把自己当成是方祥人。大家发展好了,我心里也高兴。”在沈佐新的热情帮助和示范带领下,不少农户经济收入增加明显,顺利实现了脱贫致富。

    授人以“”不如授人以“”。为了提高农民群众的产业发展能力,州扶贫办工作队努力向上争取,创造条件,组织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乡村致富能手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在技术输出和成果展示上下功夫,树立大家发展的信心和勇气。

    山高坡陡,人均耕地少,靠天吃饭,发展现代农业并不适合。靠工业,交通不便,寻找适宜的工业项目不容易。

    “要实现脱贫攻坚,就得把产业扶上去。从方祥来看,增加农民收入,要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快速致富起来。”州扶贫办主任杨黎说。

    几年来,州扶贫办的扶贫队员们积极调研产业发展路子,落实产业发展项目8个70万元,免费向381户农户发放鱼苗15万余尾,发放猪仔256头,扶持农户种植折耳根350亩、朝天辣208亩、胡萝卜100亩、芫荽100亩,惠及全乡2000余人。落实格头村小康寨建设项目150万元,惠及格头村全村159户579人。

    如今,在方祥乡,野生天麻、茶叶、养蜂、辣椒、野猪饲养等产业相随而生、蓬勃发展。

    “方祥的自然环境很好,乡村旅游、中药材、茶叶、林下养殖等非常有优势。只要我们的交通等基础设施跟上来了,方祥的同步小康不是梦。”面对下一步同步小康的目标,方祥乡党委书记龙登雄充满了信心。(舒增付 熊明慧 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