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黎平县:精准扶贫助农民致富

24.03.2015  14:56

        黎平是国家级贫困县,在全县25个乡镇当中,尚有17个乡镇是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其中,一类扶贫开发重点乡镇有1个,二类12个,三类4个;在251个行政村当中,有249个村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全县有贫困户40569户148724人,贫困发生率为30.07%。针对该县扶贫开发的现状,黎平按照“瞄准到户、因户施策、责任到人”的总体要求,实施精准扶贫、开发式扶贫和产业化扶贫的总体方针,帮助农户增收致富奔小康。

        该县坚持小康建设引领扶贫开发、区域发展带动扶贫攻坚、个案管理推动群众脱贫的思路,按照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县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依照“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扶贫思路,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将全县贫困人口按户分配到各级干部职工头上,使具有劳动能力和参与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都得到干部进行“一对一”帮扶。每一位干部职工遵循“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原则,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从2014年以来,黎平县在实施扶贫攻坚过程中,大力实施产业突破工程,以产业突破推动扶贫攻坚向纵深化发展。按照“调整结构,突出重点,规模发展,推进产业”的原则,产业化扶贫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农户倾斜,优先扶持积极性高、产业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和村(居)。结合农业产业实际,该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观光农业、康体农业等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大力实施了油茶、中药材、精品水果、乡村旅游等扶贫项目,重点培育“两茶一药”和有机米四大农业主导产业。2014年,该县投资850万元实施油茶产业化扶贫项目,其中新建油茶林7937亩、低产林改造10000亩;投资400万元,在水口、龙额、地坪等三个乡镇实施艾纳香种植2500亩、米槁2532亩;投资100万元实施蓝莓种植870亩;投资500万元,在水口镇实施集团帮扶整乡推进项目,并实施了“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大学生“圆梦行动”助学项目、优质茶园建设项目等扶贫攻坚项目。将基础设施向下延伸,改变贫困山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岩洞镇大寨村、肇兴镇纪堂村以及孟彦镇等地投资600万余元,大力实施小康寨、小康房、小康讯、小康水、小康路、小康电等扶贫项目,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帮助他们实施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族文化品质游。据悉,2014年,黎平县共争取得到财政扶贫资金项目17个,扶贫资金3248.2万元,为群众脱贫致富、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黎平县有茶叶基地23万亩,油茶基地25万亩,中药材基地6万亩,香禾糯种植5万亩。通过精准扶贫、产业扶贫,黎平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4年底,全县人均收入由2013年底的5201元增加到6761元,净增1560元。2014年黎平县实现了7230户贫困户、30791贫困人口脱贫,孟彦、九潮、双江三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下降12%,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