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城将建儿童福利院
未来5年,本市计划投资290亿元,用于“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市每个区县都要有一家大型养老院。此外,儿童福利院、救助站、烈士公祭场所、精神残疾人福利院也是各区县的标配。北京晨报记者昨天从“北京市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获悉,市民政局编制出台了《北京市2015—2020年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解决本市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落后、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市区分割等突出问题。
东西城建儿童福利院
目前,全市各福利院收养孤儿弃婴2000人左右,现有儿童福利设施17所,养育床位不足1800张。在全市16个区县中,东城、西城和海淀区还没有区级儿童福利机构。其区域内的孤残儿童是和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对接。北京市民政局表示,东、西城在区域土地有限的情况下,未来需设置较少床位的儿童福利机构,用于儿童基本流转和家暴儿童的庇护。
未来几年,北京市将加快建设市第二儿童福利院改扩建工程,拟新增儿童收养床位1000张;推进市第三儿童福利院筹建,拟新增床位1500张。此外,朝阳区儿童福利院床位数不低于360张,丰台区床位不低于160张,石景山、昌平、顺义、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和延庆等8个区县的床位数均不低于110张。
到2020年,各区县都将普遍建立起一所基础设施齐全、专业人员配置合理的儿童福利院,全市总床位将达到5255张,不仅可以更好地保障孤儿弃婴养育,还将实现对家暴儿童的临时庇护,以及对困境家庭儿童的救助及指导。
东城异地建设养老院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养老机构方面,有些区县已经建有400个床位以上的养老院。昌平和丰台正在选址,通州、大兴、房山等地已完成立项选址或已开工建设,位于长阳理工大学2号地的“房山区社会福利中心”将于年内开工建设,总投资1.7亿元,设置养老床位700张,建成后将主要承担政府养老服务的兜底功能。
而在备受关注的中心城区中,西城区“银龄老年公寓”已达到这一规模,东城区由于空间有限,进行异地建设。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市养老院床位总量将从今年的12万张增长到18万张,其中护养型床位占总床位比例将达到七成,以优先为高龄、失能老人进行服务。
区县都建“精神病院”
目前全市精神病人每年增长约800人左右,预计2020年全市精神病人将达到8万余人,按10%的精神病人入住福利机构计算,至少需要床位8220张。
到去年底全市已有残疾人福利机构床位1465张,其中明确收住精神残疾人的床位965张,床位缺口达到7000张左右。根据《规划》,五年后全市残障人福利床位数要达到6300张,实现每个区县拥有1所不少于100张床位的民政直属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
同时,各区县还将通过单独建设或与现有养老院分区管理等形式,实现每个区县拥有2处各不少于50张床位的专门福利机构,以接收本区县重度智障人员和其他需要托管的复合型残障人员。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
■民政基础设施涉及9类场所
养老服务 儿童福利 残障人福利
社区服务 救助管理 救灾储备
慈善捐赠 殡葬服务 婚姻登记服务
■本市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存在问题
基础落后 总量不足 布局不合理 市区分割
比如,目前城区老年人口总量和比例都高于远郊区县,百名老人床位数却远低于远郊区县;
在殡葬设施上,全市每年火化遗体8万具以上,其中60%的死亡人口集中在城区,城区只有八宝山和东郊两家殡仪馆,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北京市2015—2020年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目标
“十个一”
到2020年,全市各区县要配备4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救助站、救灾物资储备库、婚姻登记场所、烈士公祭场所、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场所、福彩工作站各1所
“三个一”
到2020年,街乡镇须配备社区服务中心、养老照料中心、慈善捐赠站点各1所
■建设资金来源
绝大部分项目将由社会投资完成
政府财政资金主要起引导作用
改变撒芝麻盐的分散投资方式,增加对养老、救助、减灾等设施建设的投入
全市彩票公益金要保证80%用于民政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