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必须传下去

26.02.2018  23:42

    新华社贵阳2月26日电 题:“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必须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汪军、肖艳、蒋成

    初春时节,地处麻山腹地的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乡里乡外依然回荡着过年的气氛。在紫云县猴场镇打哈村,73岁的苗族史诗“亚鲁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兴华,向记者谈起春节之后的打算。

    “新的一年,要克服各种困难,将汉文版《亚鲁王》史诗翻译整理出一个苗文版本,解决如何用苗语传承的问题。”陈兴华说。

    在麻山地区,亚鲁王是苗族同胞世代颂扬的民族英雄。《亚鲁王》是我国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过去没有文字记录,靠苗语口口相传,一般在苗族送灵仪式上唱诵,如今在婚丧嫁娶场合选择性唱诵,唱诵“亚鲁王”史诗的歌师则被称为“东郎”。

    紫云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正兴介绍,2011年,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亚鲁王”入选民间文学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隔两年,我国第一部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亚鲁王’的传承能有这样的成果,陈兴华贡献颇多。”杨正兴说,这部史诗内容特别丰富,需要连续43个小时才能唱诵完毕,由于过去没有文字记载,这就使得传承非常困难。

    只上过小学一年级的陈兴华,从十五六岁开始,就拜师学习唱诵“亚鲁王”。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和熟练的唱诵,年轻的陈兴华成为紫云县小有名气的“东郎”。

    过去,“东郎”不允许用文字记录这部史诗,只能口口相传熟记在心。陈兴华意识到这部史诗的伟大,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便“偷偷”用文字记录下来。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一本数十万字的汉文意译版《亚鲁王》。

    “在苗族文化里,唱诵‘亚鲁王’称为‘学讲话’,就是通过唱诵学会说话和做事。”55岁的“东郎”陈仕清说。陈兴华作为国家级传承人,对史诗的传承贡献了一辈子心血,是教会他们这些苗族后代“学讲话”的第一人。

    随着外出务工村民增多和年轻人接受文化方式的改变,作为“亚鲁王”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陈兴华感到压力不小。“新的一年抓紧办,再多困难都不怕,因为这部英雄史诗丢不得。”陈兴华说。

[责任编辑: 刘菲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