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攸关民生的“生老病死”问题
原标题:两会关注攸关民生的“生老病死”问题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薇):在11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记者会上,三个与“生老病死”相关的数字引发关注,它们就是——“1.3”,“8%”以及“381”。
先来说民生问题的核心——养老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10日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五年内出台,这引爆了各界的讨论。有网友表示疑问:为什么?是国家没钱了么?我们是不是被坑了?今天的第一个数字——“1.3”或多或少可以给点思路。
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我国面临严峻的“老龄化”趋势,预计到2050年,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将下降到极为严峻的1.3:1,所以,人社部开出的药方之一即“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2013年全国老龄化率是14.9%,2014年的初步数据是已经到了15.5%,老龄化率非常快。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到2050年时我们可能会面临1.3个职工要养一个退休人员的结构,挑战是非常严峻的。”
通俗而言,老龄化加剧意味着劳动力减少、缴费的少了、领钱的多了,所以专家表示,支付缺口必然会出现。那么,除了延迟退休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对此,很多代表委员纷纷支招。有代表提议,设立养老专项福利彩票,还有代表建议,建立“以房养老”等个人理财计划。
再来看一个数字8%,这个数字事关时下的热点——医改问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11日在谈到“医患关系”时表示,过去一年时间里,医疗纠纷下降了8%,这表示“三调解、一保险”的综合性措施取得了一点成效。但是,这些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黄洁夫:“一是医院内部的调解,二是人民的调解,三是法院的调解。还有一个保险,国家制定了一个政策,多方支付来解决医疗纠纷中经费的问题。经过这些综合性的措施,去年医疗纠纷下降了8%。当然,这些东西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治本要靠什么?第一要靠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成功,要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第二要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就是老祖宗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医生和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都不要任性,而是要转过来,要信任。”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数字——“381”,这个数字被黄洁夫形容,是悲痛、也是生命。自今年1月1日起,我国停止使用死囚器官捐献渠道,公民自愿捐献器官成为器官获取的唯一来源。对于会不会因此引发短缺的问题,黄洁夫用数字为大家取消了疑虑。
他透露,自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做为器官移植的供体来源两个多月以来,有381位去世的公民自愿捐献器官,这个数字较2014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实际上在2014年,我们从2014年光明、自愿捐献器官在全国推开以后,我们80%的器官移植已经来自于公民自愿捐献。大家担心会不会引起短缺,2014年已经是80%,今年我们是从1月1日到3月4日,正好是春节时间,中国的文化是最忌讳谈死亡的,可是今年的春节和往年的春节不一样,就是在这两个月时间里,很多人因不幸的事故死亡、牺牲,他们生命的挽歌就带来了另外一些生命的升华,他一个家庭的悲痛给更多家庭带来了生命。今年1月1日—3月3日,中国公民捐献器官的是381例,差不多近1000个器官,跟2014年比较,数字增加了1倍,证明公民的捐献是阳光的、透明的,是大有希望的。”
据了解,我国目前每年约有30万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多例。现阶段,我国的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率仅约0.6/100万人口,是世界上器官捐献率最低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