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底线”牢牢守 两个效益双双赢
29.04.2015 16:46
本文来源: 林业厅
——《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实施两周年综述 |
|
作者: |
|
▲贵阳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
▲贵阳市民积极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
本报记者 杨 静 策划人语 2013年5月1日,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施行。通过两年的实践,贵阳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绿色经济发展引人注目,城乡环境更加宜人,生态文化更加普及,生态制度更加完善,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生态文明城市不仅成为了贵阳的城市品牌,也成为贵阳市民的骄傲和自豪。 一次性筷子50根可以做一个飞机模型,100根可以做一个小垃圾桶……“没想到废旧物品经过改造还可以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参观者感叹。4月25日,在《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实施两周年成果展上,一张张图片,一幅幅展版,大量详实的数据,鲜活的事例,记录了贵阳市两年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足迹。 这些,仅仅是《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实施两年来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守发展和生态的“两条底线”,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为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两年来,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可以用这样一组数据来说明:贵阳市2013年生产总值2085.42亿元,2014年2497.2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3年277.21亿元,2014年331.5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23376元,2014年2496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3年9592元,2014年10826元;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13年为278天,2014年314天;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两年都为100%;森林覆盖率2013年为44.2%,2014年达到45%。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随后写入国家“一带一路”总体规划。 两年来,贵阳市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编制《贵阳市生态功能区划》、《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和《贵阳市环境总体规划》,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节能减排”纳入全市五个“一票否决”考核内容之一;将环保审判庭、环保法庭分别更名为生态保护审判庭和法庭;新成立生态保护检察局、生态保护公安分局。依法开展诉讼、审判、侦查等相关工作,推动“督促令”、“禁止令”、公益诉讼、第三方监督生态修复等司法创新制度的实施。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贵阳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编制和实施《贵阳市产业布局规划(2013—2020年)》、《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空间布局规划》。明确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引领,依靠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以生态科技创新为基础,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从无到有,贵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启动建设,贵广高铁建成通车,贵阳迈入“高铁时代”,吉利甲醇汽车项目落户贵阳,首批被列入全国移动金融5个试点城市之一。 发展绿色工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区域合作”发展战略,开展北京贵阳区域合作系列活动,以大数据、新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蓬勃兴起,新注册大数据及关联企业227家,云上企业超过2900家,数据中心服务器突破2万台,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660亿元。 发展绿色农业。实施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清洁工程,保护农村自然生态,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规模化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2014年,建设了20个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4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40家。 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贵阳的生态和聚集优势,着力打造金融、物流、商贸、会展“四大区域中心”和旅游集散服务母港,避暑、会展经济异军突起,引金入筑成效显著,物流产业快速发展。贵阳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形成“前店后厂”发展模式,113家金融机构在筑设立分支机构。 严格控制高能耗项目,近3年拒签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项目金额达100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资源型产业改造升级,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发展绿色工业,逐步减少落后产业的比重,将城区水泥、火电、钢铁等重污染企业全部关停并转。 今年1月23日,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两年来,贵阳市制定实施“蓝天”、“碧水”、“绿地”计划,全市2232辆公交大巴车全部实施“油改气”等清洁能源改造。建成总面积16平方公里的3个城市湿地公园和7.2平方公里的16个山体公园。贵阳市民的“三口大水缸”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水质从治理前的五类、劣五类提升到现在的二类、三类。 此外,贵阳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观山湖区被国家发改委明确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通过“小手牵大手”,弘扬具有本土特色的“知行合一”阳明文化,打造孔学堂等活动,倡导生态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学校、生态文明绿色社区、生态文明医院等11个示范点。发展近50万人的“绿丝带”志愿者队伍,开展生态文明志愿宣讲、义务植树等志愿者活动。贵阳市形成了浓厚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氛围。 既要经济发展,也要环境保护,贵阳市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守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用实践走出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
本文来源: 林业厅
29.04.2015 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