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两相依 最美家庭诠释习近平家风传承

18.05.2016  14:27

   中国青年网北京 5 18 日电 (记者杨月)近日,2016全国“最美家庭”揭晓暨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表彰了979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和98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揭晓了961户全国“最美家庭”。细数这些家庭的特点,不难发现一些共性,那就是:家国情怀、老幼和睦、勤俭传家。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习近平看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家国情怀、老幼和睦、勤俭传家,这三个关键词也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的殷切期待。

   家国大情怀 讲好“小家”与“大家”的辩证法

  “我要学父亲的赤子情怀。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这是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缺席父亲88岁寿宴,抱愧给父亲写的祝寿信中的片段。一字一句间,尽显家国情怀。

  有国才有家,这就是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国家的命运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的命运,每一个小家庭的选择和坚持,则构成了一代中华儿女守家为国的精神图景。

  “我的父亲成法魁,1938年参加抗日,1949年渡江战役中牺牲。”成千珍八岁那年,一张由毛主席亲笔签名的烈士证书,无情地带来了父亲牺牲的消息。从此,小姑娘一夜长大,“爷爷,娘,咱们不哭,这个家我来担……”就是这么一句壮胆的话,让成千珍为这个残缺不全的家一撑就是60多年,前前后后养育了五代人。

  成千珍在颁奖仪式上发言。全国妇联供图

  很多年轻人难以想象,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年轻的成千珍默默地担负起了全家九口人的生活?照顾全家的起居之余,她是怎样同时成为三尺讲台上一位优秀教师的?退休之后,她还带领村民硬化村里大大小小3500多米的村道、修了排水沟、安装了路灯……当中国青年网记者问到她时,她说,“我经常给村民讲,大河没水小河干,哪能只有‘小家’没有‘大家’?我做村支书12年,从不领支部书记的工资,做计生工作3年,也不领工资,反倒常常拿退休工资贴补别人。我觉得只要大家幸福了,我就幸福了……”在成千珍的带领下,成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美家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有机统一,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是最重要的纽带。而“小家”与“大家”的辩证法,则阐释着我们的民族绵延不绝、生命不息的秘诀之所在,那就是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

   家和万事兴 :中国家庭最朴素的坚持

  习近平在团拜会发言中引用过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短短几句,却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小家庭的和睦能促进事业发展,许多小家庭的涓涓溪流汇聚到一起,更能蕴蓄出吞吐日月的磅礴力量。

  小家庭和睦,才能经得住不测风云,才能抵得住风霜侵蚀。而这,也正是不少中国家庭最朴素的坚持。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全国“最美家庭”杨竚家庭的故事,都觉得不可思议。作为一个脑瘫患儿的母亲,杨竚和全家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帮助儿子摆脱疾病、成长成才。如今,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并受聘于一家公司从事文员工作,能够自食其力。而这背后,是全家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守候。

  2016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杨竚家庭。全国妇联供图

  “求医路上,我们轮流背着孩子,有时候互相之间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杯递到手中的热水,那种互为依靠、相互支撑的感觉,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我们彼此的心。”杨竚回忆,为了让孩子学会爬行,夫妻二人和孩子一起爬在地上,一遍一遍示范,在磨烂了十几条裤子后,孩子终于学会了爬行……“看到儿子一天天的进步,我最大的感受是:爱的抚摸和温情陪伴就是良药,它可以治疗任何疾病和伤痛。”她说。

  “我们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上下四代40多口人,来自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社会、家庭背景,文化、性格也有差异,却能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睦共处,携手前行。”2016全国“最美家庭”——浙江义乌的周晓光家庭是出名的成功之家,全家合力创办的新光公司是饰品行业领军企业,全家还投身公益事业,回报社会。谈到成功之家的秘诀,周晓光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一家人凝聚不散、同心合力就是最大的收获。”她的话简单却有力量,寥寥数语,将“家和万事兴”的家庭第一要义阐述得透彻而温暖。

   勤俭传家 勤俭,让家风一脉相承

  出身老一代革命家庭的习近平,家风朴素,父母身体力行的勤俭深刻影响着习近平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习近平在祝寿信中这样写道:“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近两年,针对官场奢靡风盛行,习近平提出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要求,指出“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剎”。这样的治奢理念也与勤俭家风一脉相承。

  今天,勤俭传家,更是无数个家庭的自觉选择。2016年度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谷豫东家庭就是这样一个视勤俭为传家宝的传统家庭。谷豫东回顾父亲给自己的影响,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曾担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的父亲为人民艰苦奋斗了一辈子,也艰苦朴素了一辈子。一件从渔民手中买来的旧大衣,父亲一穿就是20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调离东山时,父亲的全部家当只有两只皮箱、两只木箱、两罐萝卜干和几麻袋杂物。

  2016年度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谷豫东家庭。全国妇联供图

  而谷豫东的母亲则从1996年起,就坚持每月从有限的800多元离休金中拿出钱来资助特困学生。“这件事,母亲一个人默默地做着,直到多年后才被我们发现。”他说,母亲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她曾告诉自己,每当看到这些学生的来信,了解到他们的进步,就感到很满足,她说这比吃鱼吃肉还好,也是一种享受。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今天,崇真向善爱美成为家庭新风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我们期待,更多的家庭能不断激荡起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一起描绘家庭和睦幸福、社会文明进步的美好画卷!